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王英津續論“中華民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18:22  


 
  眾所周知,“中華民國”的疆界範圍包括台灣和大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範圍呈現重疊狀態,這內蘊著台灣與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意涵,成為民進黨“法理台獨”的重大障礙。受制於“中華民國”及其“憲法”的“一中”內容,民進黨不得不接受“中華民國”,但為了建立“台灣共和國”,其又竭力“虛化中華民國”或“去中華民國”。在陳水扁從事“法理台獨”的情勢下,大陸方面不惜通過戰爭手段來遏制“台獨”勢力企圖“制憲”與修改“中華民國國號”的行動。①而且,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後,大陸方面在面對“中華民國”問題時顯得有些尷尬。一方面,大陸仍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卻又承認與其公權力機關簽訂的相關協議,或承認其公權力機關所頒發的法律文件。在兩岸互動過程中,印有“中華民國”字樣的新台幣已被大陸正式確認與合法化,大陸民眾赴台旅遊時持有“中華民國政府”簽發的赴台證,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陸已經默認了“中華民國”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但給外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對於大陸方面來說,“中華民國”是一把雙刃劍,其在不同面向上對於大陸有著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在“反獨”面向上,“中華民國”符號並非沒有正向價值。儘管我們不承認“中華民國”及其“憲法”的合法性,但在當前我們鞭長莫及的情況下,其含有的“一中”架構是我們反對“台獨”的重要依托和憑借,可以間接為大陸方面所用。簡言之,在“台獨”尚存在的歷史階段,“中華民國”對於遏制“台獨”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如何看待“中華民國”存在的“一中”價值,及其對“台獨”的強大牽制力,如何恰當處理所謂“中華民國”問題,使其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發揮正向價值,並防範和遏制其負面效應,值得大陸學界認真研究。在“促統”面向上,其負向價值比較明顯。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和深化,當大陸的對台工作由“反獨”階段進入“促統”階段後,所謂“中華民國”的負面效益會逐步增大,進而成為兩岸統一的重大障礙。如果台灣方面乘機要求大陸方面對所謂“中華民國”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沈默,將可能會成為其屆時跟大陸方面討價還價的政治籌碼,進而增大兩岸統一的難度,窄化統一模式的選項。

  (二)國民黨:“延續+挑戰”的尷尬

  “中華民國”與國民黨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其最早由國民黨所創建。在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是國民黨政權的正式稱謂。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徙來台,繼續沿用“中華民國”及其一整套政治符號來實施對台澎金馬地區的統治,“中華民國”也就成為國民黨在台統治的“法統”象徵。然而,自台灣民主化改革(特別是自“憲政改革”)以來,台灣社會的政治生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