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經濟學家解析中國的競爭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08-12-03 00:11:24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訊/勞動力成本低廉一直是中國的競爭優勢之一,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逐步提高,以及能源、水等資源價格的上升,低成本競爭的狀況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會不會導致中國失去競爭優勢?外國企業是否會因此將工廠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日前,《環球時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美國大企業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蓋爾-福斯勒女士。 

  中國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升 

  記者:您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的發展趨勢是在逐步上升嗎? 

  福斯勒: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從全球角度看,勞動力成本的發展趨勢是趨同的,因為國家間的競爭會逐漸縮小它們之間的差距。從國別角度看,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在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基本保持不變,所以勞動力單位成本在下降;而歐洲是工資水平在下降,勞動生產率在提高。國別間勞動力成本的差異正在逐步縮小,但全球平均值處於上升趨勢。 

  記者:最近有種說法認為,“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正在喪失”,您同意嗎? 

  福斯勒:我們剛出版了勞動力單位成本的比較研究報告。中國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升,這是事實。雖然我們還無法確定中國在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增長是否與全球平均增長值持平,但外國在華投資企業正在經歷平均6%-10%的勞動力成本增長,有些公司的增幅在6%-8%,有些在8%-10%。可是僅僅強調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比較片面的,因為人們在強調這一點時忽略了勞動生產率。我們的研究表明,同期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上升。所以事實上,儘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升,但中國的競爭力並沒有受到影響。 

  當人們做勞動力的差異比較研究時,習慣於用工資水準來比較競爭力,但顯而易見,我們還應當考慮勞動生產率的因素。這樣的話,中國的平均勞動力成本是美國的13%。它表明兩國勞動力成本仍有很大的差異。 

  跨國企業最看重的不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 

  記者:對此,你們的會員——美國那些在華經商的大企業有什麼反應? 

  福斯勒:他們在努力適應這個變化。很多在華的企業目前都在對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上升做一次性的適應性調整。我們正巧有個會員的例子。一個比利時公司把世界一流的生產線搬到了中國,付給中國工人的工資相當於比利時工資水平的40%,這還是中國同行業工人收入的兩倍,所以,到現在為止這是一個純粹的雙贏。但他們面臨的長期考驗是,勞動力成本會繼續上升,但競爭的優勢是否也能與時俱進,與勞動力成本同步增長。在這方面,新加坡是個例子,在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不再具有比較優勢時,跨國企業把重心放在提 

  高產品附加值上面,用這個方法克服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的競爭力下降。這個調整需要企業有一定的靈活度。 

  事實的另一面是,跨國企業在華設廠不是為了利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而是因為中國的市場潛力。人們還沒有完全從政治角度理解這一點。 

  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企業也經歷著勞動力成本的增長。對中國企業來說,這個增長是系統性的,而且由於可能還不具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工藝和技術,他們承受的來自勞動力成本增長的壓力可能比跨國企業更大。工資水平的提高要求企業建立相應的文化,很多企業過去的文化是勤奮工作。但持續增長的勞動力成本更需要的企業文化是:不僅要勤奮工作,更要聰明地工作,不斷尋找更高產出的解決方法。這種文化的建立不是輕而易舉的。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在這方面面臨的壓力要大於跨國企業。 

  記者:您覺得,中國是否應該為勞動力成本上升這種趨勢感到擔憂?一旦上升,這是否會降低對外商的吸引力? 

  福斯勒:前邊已經談到跨國企業到中國的目的是為了中國的國內市場。同時,我們曾做過關於吸引外商投資因素的問卷調查,全球範圍內數百家企業的反饋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是市場機會、政治風險和法律環境。工資水平排在第五,與工資水平重要性相近的是勞資關係和稅收優惠。匯率風險、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等排在工資水平之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