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八十後”宣泄情緒 香港可引導

http://www.CRNTT.com   2010-01-09 08:53:27  


暴力政治禍害香港,“八十後”需要深思。
  中評社香港1月9日訊/“八十後”應當看到,與反對派捆綁在一起並不代表著站在民主行列之中,衝擊中聯辦更不是恰當的行為,香港的政制發展需要循序漸進,這些問題都必須以理性來探討”。《大公報》今天登出余劍鋒“引導‘八十後’宣泄情緒”,提出上述看法。文章內容如下: 
 
  新年開始,有兩件關於“八十後”的事情引起坊間熱議,一是元旦示威遊行之中“八十後”的激烈行為,令坊間意識到對這些年輕人的關注程度不足;二是財爺曾俊華在網誌上對於“八十後”的分析。兩者對於“八十後”對香港未來的社會影響都表示了關切和注視。“八十後”的說法來自內地,指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一代年輕人,香港有人把“八十後”稱為“第四代香港人”。不論哪種稱謂,都是泛指香港年輕一輩的代名詞。

           環境複雜 情緒失控 

  “八十後”正屆二十多三十年紀,處於踏上社會、認識社會的初階,很容易對於不合他們心意的事情產生激烈反應,甚至容易以非理性行為表達出來。本來這只是一些很正常的情緒,不值得驚奇,問題是香港的“八十後”身處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環境,在反對派不斷挑起社會紛爭之下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很容易被利用,站到與社會正面情緒的對立面,並誤認為這樣的行為才是代表著勇於挑戰、敢於拚搏的精神。舉個例子,元旦示威遊行之中,誰都知道社民連的慣常做法是不理性的挑釁行動,不但其舉動在議會中表現粗鄙,也經常在街頭上演這些的例牌活報劇,對於這類與香港文明社會相違背的做法,市民只當作負面教材看待,但一些“八十後”卻以此作為“榜樣”並加以模仿,誤認為只有激烈的行為才是個人激情的表現,很明顯是受到反對派的影響。 

  分析“八十後”最近的過激行為很重要,它可以為對症下藥引導“八十後”辨別一個清晰的方向,理由有三:一,成長期正確認識香港社會十分重要,“八十後”認識的香港正處於回歸後時期,本來,他們對於中央及特區政府為香港作出的努力該有更多認識,更多正面看法,歸屬感遠較“五十後”、“六十後”、“七十後”三代人更為強烈,當家作主的意識更突出,但由於反對派不斷從負面角度加以誤導,令他們錯誤地把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視為以激烈行動表達。從這樣的角度評論“八十後”,便不難看到如何與反對派爭奪這一代香港人的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