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穩定物價需要財政政策給力

http://www.CRNTT.com   2011-03-26 08:27:12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是今年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目前催生物價上漲的各種因素仍然存在,高房價、資本品炒作未見明顯緩解,未來通貨膨脹壓力依然不小。為此,央行繼續加大流動性回收力度,貨幣政策進一步趨向緊縮。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馬濤文章稱,貨幣政策的獨角戲總有唱完的一天,面對中國當前的通貨膨脹,財政政策應該提早擔當重要角色。

  貨幣調控政策也有無奈

  文章表示,雖然貨幣主義者認為通貨膨脹任何時候都是一種貨幣現象,治理通貨膨脹理應由貨幣政策發揮主要作用。但是,從目前中國通貨膨脹的形勢來看,基於需求管理的貨幣政策顯然對於供給方面的成本推動和輸入型通脹無能為力。同時,即便在其最為核心的貨幣數量領域,貨幣政策調控也存在諸多局限。

  第一,利率調節面臨兩難。加息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成本,減少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是貨幣政策應對通貨膨脹的重要工具。但是,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度有限,作為投資主體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更多地追逐經濟資源的控制權,對利率變化不敏感;而眾多民營中小企業對銀行貸款依賴較多,輕微加息就會造成它們經營成本的大幅變動。此外,加息使得資金回流、儲蓄增加,這與中國正在進行的擴大消費需求和發展資本市場目標相悖,中美利差倒掛,會誘發國際投機資本大量流入,加劇中國通脹壓力。

  第二,存款準備金率與公開市場操作空間有限。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和央行票據回購可以達到回籠貨幣的目的,但是這二者的政策空間日益縮小。目前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已經達到20%的歷史高位,中小金融機構也達到16.5%,中小銀行流動性明顯吃緊。若進一步上調準備金率,必然會危及到這些銀行的生存。同時,央行票據回購的不斷積累,一方面使得央行面臨票據到期以及利息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另一方面損害了商業銀行的融資機能,不利於正在進行的金融體制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