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文學雜誌重新洗牌 文學偶像取代傳統作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4-06 14:05:52  


 
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尊重差異化的青春

  2011年03月30日14:56 新民周刊 

  別忘了,文學所做的事情絕不是抹平經驗的差異,恰恰相反是發現這種差異。

  記者/何映宇 實習生/王丹彤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身為《人民文學》主編,李敬澤卻沒有固步自封,他一直關注文學偶像辦雜誌的動態。新出版了什麼樣的雜誌不錯,他都會去買一本翻翻,研究一下,賣得火的成功在哪裡,關門大吉的又失敗在哪裡。

  在李敬澤看來,文學期刊正在走向差異化生存的階段,目標讀者是誰,期刊編輯者應該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位,這樣的話,就可以擁有比較穩定的讀者群,從而使得自己的雜誌至少有了立足之地。

  和《收獲》執行主編程永新一樣,李敬澤也對這些雜誌持寬容的態度,並不認為它們對《人民文學》這樣的傳統文學刊物構成了嚴重的挑戰。這是胸有成竹還是故作輕鬆?旁觀者未必清,當局者未必迷,聽聽李敬澤的看法,肯定也是一種啟示。

  大家一起做大蛋糕

  新民周刊:繼《最小說》、《鯉》、《漫女生》等青春文學雜誌後,安妮寶貝主編的《大方》以首印100萬册的姿態強勢出擊,你對這些非體制內的文學雜誌是否關注?

  李敬澤:這些雜誌我都比較關注。首先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作家辦刊物,在當代文學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實際上一些傳統文學期刊中也有作家主編雜誌的情況,比如《人民文學》歷任十多位主編中,就有茅盾、王蒙和劉心武。再往上追溯到解放前民國時期,魯迅、巴金也都在辦刊物,巴金不光辦刊物連出版社都辦呢。可以說,沒辦過雜誌的作家反而是少數。

  我覺得在正常的文學生態中,作家辦刊物是很正常的事,作家除了寫作還可以更主動地投入到文學生活中去。通過辦刊物,慢慢在更大的範圍內把自己的文學理念體現出來。通過自己雜誌對作品的判斷、對作家的判斷,從而去影響特定讀者群的特定文學趣味。

  就中國的文學期刊來說,我覺得有一個大問題一直存在,雖然我們文學期刊很多,但是差異化不足。真正有特點,對文學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有力實現這種想法的刊物還是太少太少了。所以一些作家根據自己的理念去辦一份刊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新民周刊:你個人比較欣賞的是哪一本?

  李敬澤:《大方》吧,《大方》辦得不錯。起碼從第一期來看還是有比較明確的方向,雜誌這個東西從長遠來看一定是個小眾媒介,除非是《讀者》,你可以每期發到幾百萬份,其他的,它一定是高度差異化的體現。所以編輯者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自己的讀者是什麼。

  新民周刊:你覺得這樣的雜誌陸續出版,是否會影響中國的文學生態?你覺得這些雜誌會不會對傳統純文學雜誌產生更大的衝擊?

  李敬澤:總體來說是一個好事情,它可以使我們的文學生態更為豐富更具差異性,有這些生機勃勃的生力軍參與進來,它只會使這個市場更活躍,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可以看到更多的機會。對於文學期刊的市場本身來說,經常會有記者問我會不會感受到威脅、競爭力和壓力,我沒覺得受到多大威脅,更多的是感到鼓舞。不是說他們有一個讀者就從我們這拉走一個讀者。恰恰相反,我相信,越來越多的活躍的參與者會使市場增大而不是萎縮,那麼多的作家把他們的個人粉絲都拉進雜誌讀者這個範圍裡,會從整體上加強文學雜誌的讀者群,使得更多的人適應雜誌的閱讀習慣。說實在話,文學閱讀的讀者一直都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書的閱讀比例占據很大的一塊,成為閱讀的主流,雜誌的閱讀已經變得不是一種習慣了,很多人已經不習慣於通過雜誌來閱讀文學作品了。那麼這些有市場號召力的雜誌的出版會重新培養讀者的興趣。毫無疑問,這些雜誌,在市場營銷、運作、包裝上等方面都很強大,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但是我對這些雜誌也有一些我個人的看法:一是覺得作家辦的雜誌差異化仍然不足,或者說你選擇了一個差異化的方向之後,有沒有有力地去堅持它。差異化是讓一本雜誌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穩定的讀者群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只是表面的包裝勝於實質內容,那麼這些文學雜誌還將面臨考驗。文學雜誌不能靠照片、裝幀和擺飾,說到底還是靠作品,抓住分眾讀者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這其實也是我感到苦惱的一個問題。第二個方面我覺得雜誌和書還不一樣,雜誌必須有一個長時段的考慮,而圖書只是一個短暫的出版過程。對於雜誌編輯團隊來說,考驗的不是一時的營銷策略,還有綜合性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