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放棄土地紅線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7-21 09:41:23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城鎮化需要土地,而無地可用已經成為讓許多地方頭疼的心病。面對18億畝土地紅線的“破”與“守”,爭議從未中斷。近日,金融四十人論壇在全國城鎮化會召議開之前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的報告,建言放棄死守紅線。

  完美的世界糧食市場並不存在

  時代周報發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文章表示,在這個報告裡面,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糧食安全,一個是土地資源全國配置。這兩個問題都有可討論之處。

  首先,中國的糧食安全本身真的不存在問題了嗎?18億畝紅線改變並不會影響糧食安全。其實如果單純從供給需求的市場規律來說,這種假設是成立的,是符合教科書理論的—當糧食處於開放的市場自由流動,糧食少了價格升高,隨著價格升高帶動世界各地更多農戶種糧,因此中國不需要耕地紅線的控制,糧食少了可以進口。所以從供給需求理論而言,全世界範圍內充分調配資源是沒有問題的。

  這種論點符合理論邏輯,但這不代表我們的糧食安全真可以無憂。因為首先,現在並不存在一個如上所述的完美市場;其次,糧食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種單純的產品,糧食作為一種特殊的貨物具有戰略意義;再次,中國的糧食總產量接近5.9億噸,在全球的交易額是3億噸,如果中國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恐怕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而如果全球出現糧食危機,各國首先要保障的必然是本國的糧食安全,限制出口。

  所以,如果中國不能夠立足本國來解決主要的糧食供給問題,就是把自己放置於非常危險的戰略地位上。所以放棄耕地紅線不影響糧食安全的說法,實際上是理論上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

  過去我們經常講糧食要達到95%的自給率,是因為中國的糧食主要是自己吃。現在我們生產的很多糧食都用來飼養牲畜,而後轉化為肉禽蛋奶。中國人現在吃的糧食少了,只需要70%-80%就可以了,不需要95%了,因為現在的口糧的確是減少了,不用再吃那麼多的米飯、饅頭了,肉禽蛋奶的比例增高了,所以我們可以降低糧食生產,而進口更多的飼料。但這其中忽視了一個問題,即飲食結構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後,對於糧食的要求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了?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一天不可能吃5斤糧食,但是1斤肥牛是可以的,而1斤肥牛的產出所需要的糧食供給轉化量卻可能要達到5斤。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目前這種糧食和副食的模式已經成為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所以從過去那種只吃窩頭鹹菜到如今糧加副食的轉變是剛性的。所以談到糧食自給,不應該僅包括口糧,還要講糧食轉化飼料、轉化副食的部分也考慮進去。從這一角度上說,中國18億畝糧食紅線並沒有想象上那麼簡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