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土地財政”轉型決定改革成敗

http://www.CRNTT.com   2013-05-22 08:30:21  


“土地財政”未來到底何去何從關系重大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訊/在中國諸多改革領域中有一大難題,那就是與“土地財政”相關的一系列改革的破題。上海商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文章分析,中國“土地財政”繞不開體制的成因。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年多來的財政體制變遷,其實質就是處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核心問題是明確各級政府之間支出責任、收入劃分以及轉移支付制度等。中國“一級政府、一級事權、一級財權”的框架設計勢必驅動各級政府以本級財政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但“財政收支倒掛”所導致的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就讓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地生財”,造成其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然而隨著地方財政收入逐步告別兩位數增長時代,特別是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以及城鎮化進程加速帶來的社會民生剛性支出的增加,地方政府負債壓力大幅上升,債務不可持續是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最大挑戰。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不斷攀升。金融危機以來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以及信貸寬鬆相應推升了中國政府部門特別是地方政府的債務杠杆率。國家審計署2011年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達107174.91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67109.51億元,而地方政府承諾用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餘額達25473.51億元。

  另一方面,近兩年來,隨著中央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落地”以及土地拆遷成本的大幅上升,土地出讓收入不斷減少導致與土地相關的地方財政收入持續下降。

  文章指出,“土地財政”盛宴即將結束,未來到底何去何從關係重大。首先,“土地財政”應逐步擺脫土地所有權的制度束縛,未來應逐步剝離地方政府的土地經營管理職能,探索由國有土地資產管理公司代表政府經營,政府退出土地經營而做好土地微觀規劃管制與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