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爭取創造更多更高層次的“澳門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10-13 07:40:09  


 
  而海協會在澳門設立辦事處,在當時的台灣當局不承認 “九二共識”、 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無法恢復對話與談判的情況下,在兩岸經貿交往、人員往來和 各項交流日益密切、兩岸同胞交往中產生的具體問題不斷增多的情況下,該辦事 處充分運用澳門特區在兩岸關係中所具有的地緣優勢和特殊作用,為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提供更直接、更充分、更便利的服務,促進兩岸同胞交往,從而有利於海協會協助有關方面推進兩岸經濟合作與各方面交流,開展與台灣各 黨派、團體及人士的聯繫與溝通, 維護兩岸同胞正當權益。當然,也讓不方便到大陸的台灣各式人馬,能借澳門之地,與大陸有關人員進行不公開的會晤,也創造了另一種“澳門模式”。而在此前,李登輝的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與時任中央辦公室主任的曾慶紅在澳門密晤,也是一種“澳門模式”。

  民進黨在台灣地區執政期間,由於其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因而海峽兩會無法恢復協商,為推動兩岸春節台商包機,兩岸的民航行政主管部門官員以民間民航社團負責人的身份,在澳門進行協商並達成協議,又給“澳門模式”賦予了新的內涵。這個“澳門模式”之說,不僅僅是指在澳門進行的這場談判的形式〔兩岸民航官員戴上“白手套”與談〕,而且也指兩岸包機直航的實施方式──雙向、對飛、不落地。由於“政黨輪替”已成為台灣民眾的基本價值觀,今後不排除民進黨將會再次上台,在其仍然未有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要推動兩岸的交流交往,可能還需要運用這種“澳門模式”。

  為此,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前日在澳門指出, 回歸後,澳門與台灣的關係成為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於特殊位置,澳門在兩岸交往中發揮橋樑作用。二零零八年五月以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澳台人員往來熱絡密切,交流合作成果豐碩,貿易穩步增長,公務交流有序開展,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發揮寶貴作用。期待澳台關係繼續發展,造福兩地民。這番評價所指,當然也包括“澳門模式”在內。

  今後,澳門還可以創造更多更高層次的“澳門模式”,作為兩岸的參考。比如,關於海峽兩會互設辦事處的問題,就可參考澳門與台北的做法。實際上,現在“陸委會”駐澳門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所享受的禮遇,除了“主權”象徵被排除之外,基本上都比照了《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中的與“主權”無涉的內容,如稅務豁免,免除工作證而發給身份證件(不得轉為永久居民),保護辦事處及其檔案和文件,通訊自由,公文郵袋,享有探親權等。這些,均對兩岸互設辦事處具有直接的啟迪作用。

  又如,台灣“教育部”昨日公佈修正的《香港澳門居民來台就學辦法》,正式取消港澳生在台就讀期間,出入境時必須取得學校批准公函,並放寬港澳生畢業留台限制,學生畢業後可直接留台實習一年,不用立刻返回港澳的規定,也可適用於在台灣就讀的大陸學生。

就在這兩天之內,“陸委會”有兩位副主委先後來澳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這種兩天內兩任副主委輪流來澳的情況,過去也頗為罕見,凸顯了“常來常往”,也可說是為兩岸間負責兩岸事務的官員“常來常往”作出試探。而其中今日“亮相”的張顯耀,是“陸委會”首席副主委,亦即馬英九曾任過的職務。張顯耀擅長於政策研究,曾在“國安會”做過研究工作,也曾是親民黨的政策中心主任,並當選過“立委”。因此,也就帶有明顯的“調查研究”性質。

  實際上,在新形勢之下,“澳門模式”不單止是民間交流那麼簡單,還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尤其是突破目前的難關,如開展政治對話等,做好楷模。因此,應是考慮特首崔世安訪問台灣的時候了。在這個試點成功後,也就是“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互相定期訪問的開始。緊接著,就是“習馬會”了。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 10月11日 作者:永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