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羅斯整合“後蘇聯地區”之困

http://www.CRNTT.com   2014-08-12 10:46:08  


 
  俄羅斯糾結的身份定位還體現在對獨聯體國家的複雜情結上。俄羅斯學者安德烈·皮昂科夫斯基曾說:“把整個俄羅斯精英團結在一起的是這樣一種理念,即在前蘇聯地區主導或建立一個帝國。”麥克阿瑟基金會俄羅斯分部主任伊格爾·紀維列夫稱,縱觀俄羅斯的整個“後蘇聯”歷史,即使政治和知識精英中的反對派人士,都認為俄羅斯國家邊界與民族邊界的不匹配,既是巨大的歷史不公,也是俄羅斯安全的主要威脅。對於俄羅斯政治精英來說,把某些獨聯體國家看作“外國”,在情感上本就比較困難;如果這些國家逐漸倒向西方並表現出明顯的反俄傾向,那麼就更難以接受了。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讓獨聯體國家都“心向莫斯科”似乎可能性又不大。

  從俄羅斯角度看,歐盟的東擴戰略只是為了給自己打造一個“舒適地帶”,俄羅斯整合獨聯體的歐亞戰略,則直接關係到國家戰略安全以及與之相關的國家身份塑造。但圍繞獨聯體國家的博弈已經表明,在俄羅斯國家身份構建過程中,抽象的“西方”比現實中的“西方”威脅更大。2008年9月,俄外長拉夫羅夫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俄著名詩人丘特切夫的話稱,正是那些和俄羅斯勢不兩立的敵人,在促進俄羅斯強大方面貢獻最大。美國匹茲堡大學政治和歷史學者伊爾雅·普利澤在評價俄國家身份定位時稱,雖然國家身份的再定位總體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在持續的壓力下,即使再根深蒂固的身份也可能會發生劇烈變化,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可能會出現快速“重組”。

  作者:本刊記者 雷 墨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07-3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