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雲:從日本大選看發達國家民主制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10:17:21  


 
  民眾對於“安倍經濟學”的評價似乎同政府完全不同,《日本經濟新聞》在11月21日至23日進行的輿論調查顯示,對於消費稅提高延遲到2017年4月贊成為51%,反對為36%,認為經濟景氣變好僅為16%,沒有實際感覺高達75%,44%對於“安倍經濟學”帶來經濟恢復和工資增加表示期待,不期待為49%。

  之前《朝日新聞》的調查則顯示安倍的支持率跌至39%,首次跌破40%。誠然,宏觀經濟政策的結果與民眾的感受有時間性的,即使如此絕大多數人回答沒有感到經濟好轉仍然值得深思。貨幣政策雖然讓五分之一的日本人(股民)感到了興奮,出口為主的大企業也在多年來實現了年終分紅增加,但是日元貶值讓普通家庭的收入停滯,相反由於進口商品貴了生活成本增加。從數據上看就業增加,但集中在低收入和非固定工種,目前日本的勞動力中40%是非固定工作機會。

  從國際層面來看,“安倍經濟學”尚未帶來日本國際競爭力的增加,相反目前顯示相反的結果。首先,由於日元貶值接近50%,日本的國際經濟實力實際縮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3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為1.5%,在上調消費稅後,2014年預測為0.9%,這說明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絕對值會上升。但換算成美元,2014年日本的GDP估計為4.8萬億美元,幾乎是中國的10.4萬億美元的一半。2010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經濟總量,僅僅四年中日經濟規模出現了一倍的差距。日本的人均GDP今年可能降到26位,而20年前是第三位。不是說日本變得絕對貧困了,而相對貧困確是事實。

  第二,由於寬鬆的財政政策和公共資金的投入,據《日本經濟新聞》的數據,安倍政權成立後兩年時間內,國家債務增加了41萬億日元,公共事業、文教、國防等支出都增加,2014年7月至9月之間GDP的增長中公共投資占了50%。最大的問題在於社會保障不斷膨脹。政府提出的基礎財政支出要在2020年度實現盈餘,但沒有提出具體辦法,很有可能2020年仍然有13萬億日元財政赤字。即使增加消費稅以及提高年金支付年齡到70歲,也達不到財政狀況平衡的目標。

  4月增加消費稅以後兩個季度連續負增長,現在日本銀行的辦法是國債完全由日本銀行購入,將利率壓低。但是個人消費並沒有變化,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1.0%,這同政府的2%目標有很大的差距。儘管如此,安倍內閣決定推遲消費稅增加的時間,國際評級公司穆迪將日本國債的信用評級從Aa3降到了A1,低於中國,韓國。雖然這不會對日本政府目前的融資構成大的動蕩,但國際擔憂會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