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經濟形態轉換中避免系統性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5-01-10 09:00:44  


 
  所以,無論是經濟增速下滑,還是舊式產能退出、舊式生產關係破除,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業率反彈、不良貸款攀升,既不能被扣上“不好”的價值判斷,也不能被加上“不願意”的主觀臆斷,而要認為是正常的、合理的現象。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果斷開啟以居民和企業“去杠杆”為主的舊式產能清退進程,儘管這期間經歷了失業率10%的陣痛、160多家銀行破產,以及占領華爾街等社會問題,但這一“破舊立新”的過程,為新一輪技術研發(頁岩、3D打印、互聯網智能等)和新式產能周期的到來“騰出了籠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位列2015年經濟工作的前兩項,還提出“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財政政策要有力度”。很多媒體和業內人士據此認為,“保增長”和培育新增長點需要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持,貨幣政策新一輪全面寬鬆已到來,各地或又將迎來新一輪上項目的熱潮。各地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諸如雲計算和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等,成為各地方相繼追逐的發展對象,馬雲成了地方政府座上賓。

  這事實上又是舊常態下的思維模式,特別是2008年以來的危機救助模式、政府作用能力模式。目前,銀行進入新一輪不良貸款爆發期的觀點已經得到確認,儘管失業率在2014年並沒有反彈,但隨著經濟持續放緩,失業率上升將是大趨勢。2015年,隨著各項改革逐步深入,無論是金融風險,還是失業率,都有可能快速爆發或上升。因此,托底經濟非常重要。同時,發現新增長點、向新常態邁進更重要。新增長點的發現,並非像過去那樣,由政府主導去發現和培育、制定規劃、建設產業園區等,而是放權給市場,激發市場的創新活力,讓市場去發現和形成新的增長點。政府所要做的,是營造有利於市場主體創新的寬鬆政策環境。

  此外,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和國際原油價格大跌,這又充分告訴我們,躺在資源紅利上易於滋生“不思進取”的惰性。這樣的國家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會扼殺創新激情,市場活力越來越弱,而且其資源優勢遲早會被他國技術創新所取代,頁岩氣將在未來取代原油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大宗商品、能源價格下跌的寶貴改革窗口,推進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倒逼舊產能退出,這不僅能為新經濟騰出空間,更能去除對低成本資源的依賴性,真正激活市場活力,最終走上技術原創立國的發展戰略。

  文章指出,未來,向新常態的“穩態”過渡將有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同時,新常態更多是一種趨勢,最終效果取決於改革的決心和推進的力度。如果說2014年是新常態元年,那麼2015年將是改革承前啟後之年,也是向新常態邁進的“攻堅之年”。在新常態還未定型,而經濟下滑壓力較大需要穩增長的大環境下,舊式生產關係自我革命的阻力也不容小覷。因此,要慎防新舊常態共存過程中的渾水摸魚現象,以至舊模式複歸、新常態打折扣。因此,現在尤須徹底擺正對新常態的認識,以“三個敢於”(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魄力向“新常態”過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