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國稅總局與地方稅務部門“打架”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5-05-19 05:58:10  


 
  換言之,在中國數量龐大的電商賣家中,一部分小賣家尚未達到現行稅收政策規定的納稅條件;但同時,也有相當規模的電商企業滿足條件,並負有納稅義務。而他們完全履行義務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電商漏稅每年超千億?

  關於電商漏稅,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曾在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爆出。當時,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網絡購物“不開發票不上稅”已成為潛規則。調查顯示,網購開票金額僅30%,70%未繳納任何稅、費。2012年,僅阿里巴巴網絡平台經營的商鋪就漏繳稅、費超過350億元,全國平台型電商則漏稅超過1000億元。

  儘管漏稅千億很快就被國稅總局相關領導否定,但電商漏稅卻是事實。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春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漏稅千億的說法過於誇張,但從絕對數字上說,電商企業與傳統企業一樣存在逃稅的問題。”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逃稅的電商主要包括C2C平台上一些達到納稅條件的個人賣家以及一部分B2B、B2C平台上的企業賣家。

  “以淘寶為例,這個平台上的小部分個人賣家應該納稅而未納稅。稅務部門如果嚴格征管,稅收成本可能要比稅收收入還高。”劉春泉舉例說,上海過去曾對自行車徵收車船稅,但後來對比徵稅成本與稅收收入後便放棄了。

  要知道,此前,根據2013年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從事網絡交易的自然人被允許暫不辦理工商登記註冊,這意味著他們被整體置於稅務征管範圍之外。

  與個人賣家不同,企業賣家理論上都辦理過工商註冊,都處於稅務部門的正常管理範圍之內。而在稅負整體過重的中國,逃稅總在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