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牛市是邁向新常態的催化劑

http://www.CRNTT.com   2015-06-08 07:46:11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對於股市,必須要有戰略思維。現在許多人考慮這次的牛市什麼時候到頭。謹慎投資肯定是必要的。但對於牛市的思考不能止於技術分析層面,必須討論牛市的大格局。

  財經網發表社科院博士後馮立果文章分析,這次牛市和上次的差異是大背景完全不同。如果說這次牛市的大背景是中國經濟社會邁向新常態,那麼上次牛市的大背景就是舊常態。新常態和舊常態最大的不同,是經濟增長的思維不同。舊常態下,經濟增長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龍頭產業、以煤炭石油鋼鐵建材等為支柱產業、以低成本勞動力和貨幣超發為支撐力量,最顯著的特征是名義增長率高但增長質量低,增長的負面效應大。而新常態則是與舊常態完全不同的經濟增長狀態,那就是一種依靠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的增長。顯然,現在不是新常態,但我們正朝著新常態的目標前進。在從舊常態邁向新常態的過程中,政策層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核心的是增長動力的轉換。一個長期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牛市,對這一動力轉換有巨大幫助。在市場有需求的情況下,政策層只需要順勢而為,借牛市推動關鍵性改革。

  第一,牛市可以為社會資金提供直接投資渠道。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人均GDP從不足100美元上升至超過1000美元,社會上積累了龐大的資金。客觀地說,這些資金缺乏更好的投資渠道,要不存在銀行,要不炒房子,要不放高利貸、炒古董、炒茶葉、炒郵票。巨額游資在這些行業中出沒,打亂了行業發展規律,破壞了行業發展秩序,造成許多亂象。一個長期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牛市,則能夠給這些資金以更為廣闊的投資渠道。

  第二,牛市可以滿足大量企業的融資需求。現在中國有1800萬家企業,而且這一數字很快將突破2000萬家,但上市公司只有不足3000家。美國上市公司數量最高的時候是1997年的接近9000家,現在也保持在5000家上下。中國企業界存在大量的上市需求、發債需求和引進風險投資的需求。特別是中國有大量的成長型企業需要通過IPO實現融資和快速成長。從上一次牛市結束到這次牛市前的幾年間,中國積壓了大量的IPO申請。一個長期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牛市,能夠給這些公司以價值實現的機會。

  第三,牛市可以激活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市場活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支持。舊常態靠的是廉價勞動力和大型投資,在經濟成長初期和起飛階段是必要的,但在工業化進程後期和後工業化時期,經濟增長必須靠技術進步和創新。創業和創新,離不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併購基金等。股市是這些基金活躍的大舞台。沒有一個健康向上的股市,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就是關閉的,眾多科技創新投入無法退出以實現價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一個長期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牛市。

  第四,牛市可以助推國資國企改革。中國有15.7萬家國有企業,不到中國企業總數的1%,但它們卻擁有超過100萬億的龐大資產(不算金融國有企業),多布局在重化工包括資源能源、裝備製造領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資金流、信息流、電流、物流、資源流,如果不對它們進行有效的市場化改革,把巨大無效和低效資源變成活力資源,它們必然會掣全面深化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肘。國資國企改革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國企母公司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化,包括整體上市。沒有一個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牛市,這些改革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長期牛市能夠承載這麼大規模的國資國企改革任務。南車和北車的合併過程中,牛市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五,牛市可以助推企業兼並重組,使產業組織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不少人調侃股市和經濟形勢的“背離”,實際上是把結構顯著調整時期的經濟下行當成了經濟衰退。國際經驗看,經濟增速下行時期是產業組織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時期,除了企業破產外,通過證券市場來合併、兼並、重組,是最公開透明、合理估值的途徑。現在鋼鐵、煤炭、建材、有色、船舶、港口、外貿等行業正處於行業成長的震蕩期,行業內的橫向合併重組進入加速期,優秀的企業可以借助股市的力量實現併購重組。

  第六,牛市客觀上有助於國民經濟“去房地產化”。過去十多年,房地產業成中國經濟的龍頭產業和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粗略的算一下,在較長時間內房地產投資占了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20%多,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鋼鐵、建材、有色、家電等行業估計也能占20%多,也就是說,固定資產投資中可能有接近50%是與房地產相關的,政府政策陷入房地產投資依賴症。供需兩端的問題,破壞了房地產市場本來應有的發展路徑;高房價也擠壓了年輕人的夢想和創業空間,甚至破壞了發展實體經濟的氛圍。現在經濟要邁向新常態,必須推進國民經濟去房地產化。逐漸把資金引向股市,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文章認為,一個長期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牛市,對於中國各方包括居民、金融市場、政府、社會都有利,甚至也有助於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當然,中國需要的是一個總體持續向上、健康成長的股市,而不是短期內瘋狂上漲、再瘋狂下跌、劇烈震蕩的股市。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牛市,但不是瘋牛,而是慢牛。政策面要呵護牛市的存在,掌握好相關改革措施的推進節奏。一段時間裡,政府生怕牛市出現,一旦股市上漲,就出台政策進行對衝壓制,害怕牛市泡沫破滅後產生社會穩定問題。現在政府的政策思路發生重大變化了。各種改革政策,要有效利用牛市,而不是有意打壓或推動牛市。政府在利用牛市推進各種改革。因此也可以說,這次的牛市是一個“功能型牛市”。

  對於這一輪牛市,要有想象空間。中國的“四個全面”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造過程,改造完成後,中國將成為一個具備現代性的國家。這個改造過程的時間窗口還有五年,那時候我們的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我們需要一次總體上能夠持續至少五年的大牛市來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因此,我們完全不必為這個牛市設定具體的指數目標。事實上,1萬點根本不是夢,合計日成交量達到1萬億美元也屬於正常。

  文章指出,當然,我們必須保障新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已上市公司的退出機制的完善。股市不能是一個零和遊戲場所,必須是一個金融和實體能夠有效互動、1+1>2的增值場所。因此,將來證券交易所、中介機構必須對新上市公司的質量進行把關,承擔責任。我們需要對投資者利益進行保護,特別是對於老年人的投資理念進行宣傳引導,牛市不是所有人都能掙錢,最好不要用養老金來炒股。牛市不可能解決國民經濟中的所有問題,牛市也需要政府政策繼續深化改革的呵護,但牛市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最重要的,它可以成為中國經濟邁向新常態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