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應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

http://www.CRNTT.com   2015-06-14 07:09:02  


 
  3、形成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牽動影響轉型發展全局。

  (1)形成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十三五”服務業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保持中高速增長奠定重要基礎;

  (2)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從近兩年情況看,服務業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吸納約100萬個新增就業。“十三五”服務業年均增長10%,將吸納新增就業1000萬人左右,成為吸引就業的主要渠道;

  (3)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服務業主導的經濟轉型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

  (4)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到2020年,如果服務業主導格局基本形成,中國服務業就業人口將不少於4億人,服務業就業比例有望達到50%,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5)形成綠色發展的新常態。服務業對資源能源的需求較低,可以有效地擺脫重化工業的路徑依賴,形成綠色發展的新常態。如果2020年服務業占比達到55%,能源消耗量將下降14%左右,SO2將減排18%左右。

  實現服務業主導轉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指出,“十三五”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大趨勢,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著力推進創新驅動,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全面激發市場的活力、社會的活力、政府的活力,進一步形成推動轉型創新的合力和動力。

  1、加快推進服務業的市場開放。中國服務業發展不缺市場需求、不缺資金,關鍵在於市場開放,重點在於激活社會資本。這就需要確立服務業市場開放的新思路,加快推進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對社會資本的市場全面開放。把破除行政壟斷作為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點,盡快放開服務價格管制;改善研發、物流、銷售、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市場環境,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大發展。

  2、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加快服務貿易強國進程。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十三五”從服務貿易大國走向服務貿易強國,重在加快服務貿易開放。

  (1)把提高服務貿易比重作為“十三五”對外開放的重大任務。2013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占比為6%,僅為貨物貿易占比的1/2。從國際比較看,2013年,全球服務貿易占全球貿易的比例達到20%,中國服務貿易在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比例僅為11.5%,低於全球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建議“十三五”即到2020年,服務貿易總額要超過1萬億美元,占外貿比重提高到20%;

  (2)把加快服務業開放作為雙邊多邊自由貿易的重點。以“一帶一路”為總抓手需要確立兩大戰略目標:一是抓住全球服務貿易快速增長的新機遇,擴大服務貿易比重,初步實現建設服務貿易強國的戰略目標;二是以生產性服務業“走出去”為重點帶動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初步形成中國製造業全球布局的新格局。服務於這兩大戰略目標,形成大國開放、大國外交與大國轉型有機融合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建議把握服務業市場開放的主動權,推進國內自貿區“提質擴容”,以促進服務貿易為重點加快雙邊多邊自貿區建設,以加快推進服務外包為重點形成國內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新平台,到2020年,服務貿易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網絡,擴大雙邊和區域服務貿易協定,打破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壁壘;

  (3)把教育、醫療、健康、金融和文化娛樂作為加快服務業開放的重點。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推動服務業企業“走出去”。

  3、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大突破。

  (1)盡快啟動消費稅改革,並明確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爭取更大力度“放水養魚”,激發社會資本創新創業活力;

  (2)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支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社區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等民間金融創新發展、規範發展;

  (3)逐步消除服務業與工業要素價格差異。在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推進與工業同等價格;

  (4)加快教育第二次改革。教育是全社會最關注的話題,也是廣為詬病的領域之一。無論是學生、家長、廣大教師還是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改革都有很大期望與訴求。總的看,教育做大總量的特點比較突出,與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這就需要盡快全面超越以做大總量為特征的教育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以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為基本目標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推動教育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和消費需求相適應。

  “十三五”基本實現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而且也是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現實出路。為此,“明大勢、看大局”,把握好“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需要客觀認識和分析“三大關係”:一是短期和中期的關係。我的看法是,2020年是中國轉型發展的一個坎:化解短期增長壓力的希望在2020;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在2020;實現全面小康、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節點在2020;形成未來10~20年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2020。二是速度與結構的關係。我的看法是,當前速度下行壓力增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經濟結構不合理、投資消費失衡是主要原因。為此,穩增長依賴於轉方式、調結構的突破。三是政策與體制的關係。我的看法是,轉方式、調結構難以破題的背後是體制因素。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某些政策“刺激”是現實的,問題在於,破解從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的結構性矛盾,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啃下結構性改革這塊“硬骨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