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人民幣貶值無助於提振出口

http://www.CRNTT.com   2016-02-26 07:31:12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2015年中國出口不盡如人意,全年負增長2.6%,與2012年以前動輒逾20%的高增長天壤之別。與此同時,經濟中“四降一升”矛盾凸顯,以致2015年8月和2016年初央行兩次旨在促進人民幣匯率更加自由化的調整舉措,均被市場解讀成為提振出口、挽救經濟頽勢之舉。

  經濟參考報發表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文章認為,當前匯率對出口的實際作用十分有限,中國政府無意通過貨幣貶值來提振經濟。

  之所以做出這個判斷,原因在於: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體之間聯繫日益緊密,匯率對出口貿易的影響逐步減弱,外需才是決定出口增速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波動會引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競爭性貶值,實際有效匯率貶值效果大打折扣,對促進出口作用甚微。

  從最直觀的數據來看,近兩次人民幣走弱之後,出口增速並無明顯改善,反映匯率對出口的促進作用有限。2015年8月11日匯改後人民幣匯率走弱,但9至11月出口同比增速平均為-6.0%,降幅較6至8月的-3.7%甚至有所擴大。同樣,2016年1月初央行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匯市震蕩,人民幣貶值預期飈升,而1月出口同比大跌11.2%,為2015年3月以來的最低。一些亞洲國家如韓國,也有類似情況。

  文章分析,追究出口疲軟背後的原因,外需不足是主要推手。如果匯率的漲跌可以顯著影響到出口的成敗,那麼應該能觀測到2015年,中國出口放緩速度顯著快於其他國家,因為即使是在匯改之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從同比來看還是升值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出口市場份額相對其他國家來說並沒有降低。2015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為3.5%,較2014年下降4個百分點,但美國從中國市場進口的商品占其進口總額的21.3%左右,較2014年的19.9%小幅上升。對歐盟、日本的出口亦是如此。

  使用回歸分析,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和外需兩個變量來擬合中國的出口增速後發現,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中國出口增速的影響不到外需變動影響的70%。且匯率變動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也隨著時間推移遞減。這一現象在經濟學理論界也有廣泛共識。世界銀行最新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各國出口產品中使用國外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比重日益上升,匯率的貶值提高了出口產品所使用的進口原材料成本的價格,部分抵消了最終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從而匯率變動對出口的影響顯著降低。中國僅進料加工及裝配貿易這一項就占到出口份額的30%左右,更不用說中國本身就是各類大宗商品的主要進口國,因而匯率貶值帶來的出口產品生產成本上升的對衝作用可能會更加明顯。

  除此之外,還應特別指出,匯率波動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人民幣匯率貶值會引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匯率的聯動,幾經博弈之後,最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貶值幅度會大打折扣。

  文章表示,展望2016年,外需復甦仍遙遙無期,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如美國、歐盟等經濟增幅或將進一步走低,PMI中出口訂單指數等先導指標也反映外貿形勢依舊嚴峻。鑒於此,外貿穩增長的重點仍將在如何盡快促進需求恢復和優化供給結構上。相對匯率調控的高成本、低效果來說,加強貿易促進,拓展新興市場,推進外貿領域供給側的諸項改革,如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除過剩產能,鼓勵企業創新等措施,亦是提高效率、長短結合促發展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