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將創業帶動就業升級為最高國家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09-03-13 09:43:17  


著名經濟學家、中央黨校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天勇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訊/和訊網昨天登載著名經濟學家周天勇文章“將創業帶動就業升級為最高國家戰略——我對“兩會”提一重大建議”,全文如下:

  2009年中國有3000萬左右農民工失業,往年沒有就業和今年畢業需要就業的大學生有900多萬,另外,還有其他需要就業的,全部就業壓力在5000萬左右。而從未來30年看,如果2040年城市化水平推進到85%,城市中還要增加4.5億人口,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巨大,整個國家就業壓力巨大,將是中國長期的,頭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難題。

  全世界一般的就業規律是,65%—80%的勞動力在中小企業就業,一個國家一般中小企業占97%以上;一個國家非正規和正規企業的從業人數一般在10人左右,發達國家每千人企業數量50個左右;發達國家大學生畢業後三年內創業率為20%;發展中國家每千人企業數量每千人20到30個;人均GDP3000美元時,服務業容納的勞動力占全部勞動力的60%左右。

  而中國目前將個體工商戶按照10個從業者一個中小企業折算,再加上其他企業,每千人不到10個;大學生畢業三年內創業的不到1.5%;在服務業中就業的勞動力比率僅為31%左右。中國2008年的城鎮失業率最保守估算,也在12%,2009年有可能達到15%以上;農民工的失業率,在15%左右;而農村剩餘勞動力,除去外出務工的,按照目前的生產力條件,更是以億而計。目前,除去務工在外的,30%的勞動力創造了10%的GDP,而且GDP在農業領域中的份額逐步下降,是一個全世界的規律,中國不可能逆行。不持續地將農村和農業中的勞動力轉移出來,我們不可能能從根本上縮小城鄉差距。

  民生是就業之本,特別高的勞動力剩餘率和失業率,將會使大規模的城鄉居民陷入生活的困境,將會因居民支付能力低而形成更大範圍的就醫難、上學難和住房難,將會因為國內消費不足對出口形成強烈的依賴,將會由於生產能力強及勞動參與財富的創造和分配不足而在出口不順時導致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將會使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將會使居民對社會從心理上產生負面的感覺,將會成為社會動蕩和不穩定的隱患。面對今天和未來這樣一個世無前例的,對於我們的國家可能形成災難性後果的一個問題,如果在“兩會”這樣的最高議事和決策平台上不能被引起最高度的重視和討論,這可能是我們民族的一大遺憾。為此我特向“兩會”及“兩會“代表和委員提出以下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