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光遠:中國經濟真的回暖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5-11 09:32:28  


 
  從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前4個月的表現來看,儘管經濟學界洋溢著一片唱多聲,但就指標本身而言,不僅有些指標出現了很大反覆,指標之間也互相打架,前後矛盾,不能形成印證關係。

  比如,一方面我們看到,進出口依然沒有止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三個月雙雙在負數區間運行,內需刺激的效果不明顯,工業利潤大降,這些都昭示,經濟本身並不樂觀。但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信貸增速和經理人採購指數卻在強烈地預示經濟開始回暖。一面是海水,指標不樂觀;一面是火焰,經濟在回暖。

  我們不妨逐個分析一下幾個關鍵指標之間的背離。

  首先,用電量與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的背離。作為GDP數據變化的先行指標,發電量被認為是未來經濟能否轉暖的風向標。在2008年10月、11月、12月,國內火電發電量分別下降5.3%、16.6%、12.4%。今年1月,社會發電量同比下降仍達12%,但在3月份一度出現增長的跡象,這被視為經濟觸底回升的證據。但4月份全國發電量2747.63億千瓦時,同比減少3.55%。而按理說,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大幅走高、GDP增長的情況下,用電量也應該同步增加。這種背離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經濟回暖的證據依然不充分。用電量在短期可以視為經濟復甦的指標,但用電量本身的下跌,背後的因素的確很複雜,可能是因為經濟結構調整、大耗能項目減少,但也有可能提前預示著工業產出和投資減少的趨勢。

  其次,中國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和業界真實感覺的背離。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5月1日發布調查數據顯示,4月份PMI為53.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五個月回升,累計上升了15個百分點。但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感覺並沒有這麼好,它們的訂單並沒有增加,融資難題依舊,運行成本依舊,市場也沒有明顯好轉。因此,它們對一些學者的一味唱多非常反感。

  為什麼出現了這種背離?這和中國PMI的編制缺陷有很大的關係:中國PMI選取的樣本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主,並不反映中小企業的情況,而且,中國PMI2005年7月才正式編制,沒有經歷經濟周期的真實驗證。特別是,PMI走勢一般都呈現前高後低的特點,下半年掉頭向下,也是很有可能的。能否據此判斷中國經濟處於強勁回升階段,一方面還需要在樣本代表性和指標設置方面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依然需要其他指標的佐證。況且,按照裡昂證券的數據,形勢並沒有如此樂觀。以PMI來簡單判斷經濟已經回暖,可能會遺忘那些根本沒有被納入樣本的大量中小企業的真實生存狀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