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梅新育:陸資入台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09-05-18 09:22:37  


 
  儘管如此,我們也要看到陸資入台中存在的風險。首先是台灣當局對我方的疑忌僅僅是略有掩蓋,卻並沒有也不可能徹底化解,只是由於危機所迫,不得不做些姿態,尋求出路。高度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受全球經濟危機衝擊相當嚴重,2008年全年出口銳減32%,其中第四季度降幅高達62%;12月份失業率5%,為6年來新高;實際工資下降5%。國內外普遍認為,加強與大陸的經貿合作是台灣盡快走出目前困境的唯一現實出路。如英國《金融時報》2月24日社論就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寒冬裡,台灣蜷縮在亞洲地區唯一仍在燃燒的經濟“篝火”旁,不失為明智做法。在實踐中,不少台資企業已經加大力度開拓大陸市場。如家電下鄉就令眾多台資企業擺脫困境,即使聲寶、友達、奇美之類企業巨頭也不例外,聲寶甚至重新啟動停工已久的天津工廠洗衣機生產線,召回本已遣散的工人加班生產。奇美電子則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大陸市場占該公司營業收入份額可望從15%~20%提高到25%~35%,成為該公司最大收入來源地。正因為台當局疑忌猶存,我們充當開路尖兵的企業不可對台灣投資環境寄予過高期望,對政治性風險應有客觀估計。

  不僅如此,陸資入台固然有可能密切兩岸關係,卻也有可能造成新的摩擦。而在始終會對這些陸資吹毛求疵的民進黨手裡,任何小小的摩擦(特別是勞工權利、環保、質量方面的問題)都有可能發展成為驚濤駭浪。根據馬英九當局缺乏果斷決策魄力的一貫作風來看,我們實在不能指望馬英九當局在為入台陸資維權方面做出多少實事。正是在勞工權利、環境、質量等方面,我們許多企業的一貫作風實在令人不敢放心。

  陸資入台的風險不僅來自海峽對岸,也有可能源於我們自身。我們固然樂見兩岸經貿加強,胡錦濤主席固然在去年年底已對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設想給予正面回應,我們固然希望用我們相對充裕的金融力量幫助台灣同胞,但我衷心期望這種投資不要成為對台灣不良資產的高位接盤,從而演出用相對貧困的大陸血汗補貼對方、對方卻繼續對我方惡語相加的尷尬。

  (作者系商務部學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