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外事務是馬英九政績得分最多領域

http://www.CRNTT.com   2009-05-30 07:57:18  


 
  當然,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也是真誠的。他把“外交休兵”戰略歸納為“五不外交”,包括“邦交國”不增,“外交機密預算”不漲(反降百分之三十三),不強調“‘國家’參與聯合國”,不主動“建交”,不墨守一百二十一個代表處數字等。為此,台灣的“外交”政策已明顯傾向於消極戰術。以前“外交部”的“邦交國”主戰區--非洲司、中南美洲司和國際組織司,通常半夜還燈火通明,總有看不完的電報、發不完的訓令。現在高層交代一切恢復正常化,不尋求主動“建交”,所有資源都鎖定在二十三個“邦交國”就好,使到“外交”業務相對減少得多,工作人員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大了。而且,還使“外交機密預算”出現了“無處可用,用不完”的情況。

  所謂“外交機密預算”,具有特定用途,主要是用作現存“邦交國”的聯繫,並投入新“邦交”關係的建立,及爭取新駐外館處設立,推動高層參訪,洽助參與國際組織等。總之一句話,是用於“金錢外交”。為此,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外交機密預算”越編列越多。比如,二零零六年度編列約四十三億一千萬元,二零零七年度編列四十七億九千萬元,二零零八年度編列五十七億七千萬元,每年都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增長。但馬英九就職後,為貫徹“外交休兵”政策,並回應“立法院”多年來審查機密預算要求“透明化”,即指示二零零九年度的“外交機密預算”只編列三十八億元,與二零零八年度相比,大砍了百分之三十三。而且,“外交機密預算”佔整體“外交預算”的比率,也從上年度的百分之十八,銳減為百分之十二。即使如此,“外交機密預算”還出現了“無處可用,用不完”的情況!

  正如馬英九所言,台海兩岸之間已有默契,不相互破壞對方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由於北京不打算去挖台北的“邦交國”,即使是有這些“國家”主動要求與北京建,北京也冷淡以待,故台北也就樂得個“免懮”--不用擔懮及緊張“斷交”甚至是被這些“國家”進行“金錢勒索”,使到台灣“邦交國”的“籌碼”盡失,這些“國家”再也不能拿“斷交”來威脅台北了。這就讓台灣的納稅人節省了不少金錢。同樣道理,北京又何嘗不是如此?

  看來,馬英九提出的“外交休兵”政策,除了是出自馬英九自己的既有立場外,也受到了其恩師錢復的指點——馬英九當選後,第一個請益的前輩就是錢復。錢復在九十年代初出任“外交部長”時,除了是提出了“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關係”的論述外,還大膽地向李登輝進諫停止“金錢外交”。他指出,當前的“外交”不再找迷你“國家”,因為民意不再支持以金錢換取小國的外交承認,即是“呆子外交”。然而,李登輝卻一意孤行,陳水扁更是登峰造極,大把金錢被那些窮國、小國所勒索走,而且即使是能夠暫時穩住,也鞏固不了。白花了納稅人的金錢。

  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其實就是“外交活路”政策。不但沒有做“賠本生意”,而且還有更大的“進賬”--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而且,也使台灣民眾免除了對與大陸及各國關係緊張的焦慮。因此,除兩岸關係領域外,對外關係領域也應是馬英九政績得分最多的一個領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