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峽論壇 觸角伸向台灣一般民眾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2:15:00  


 
    (二)規劃詳盡 

  根據葉金鳳部長的描述,中共在海峽論壇大會的交通動線,以及分門別類的活動安排上,充分顯現了事前規劃的周詳。首先,大型的活動的召開,往往在集結,以及在疏散時,會面臨交通紊亂的問題。本次規模龐大的海峽論壇,卻能夠有效率的讓人車在最短時間內集結與駛離,顯示中共對於各項細節的注意。其次,這次雖然參與者眾,但由於可以細分成員背景,由不同主辦單位負責招待,所以較易達成情感交流的目的。 

    (三)領域廣泛、民間色彩濃厚 

  本屆海峽論壇的主辦單位涉及領域的廣泛前所未有,首見台灣農會、漁會等“草根性”組織擔任主辦單位。此外,論壇的參與人士除了幾位知名的政治人物外,科技、航運、旅遊、教育、農業、影視、出版、醫藥、體育、婦女、工會、青年、宗教等二十多個領域的代表也受邀參與這次的海峽論壇。順應著這樣的性質,第一屆海峽論壇安排了十八場活動,讓不同區塊的賓客能夠參與貼近自己職業背景的活動。總合而言,第一屆海峽論壇由於廣邀台灣基層民間團體,顯示了在中共領導人不斷強調“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之下,大陸開始更積極將觸角伸向台灣一般民眾。而第一屆的海峽論壇也代表著大陸第一次真正吸納如此多元台灣基層民眾,進行交流活動、培養彼此的感情。 

          叁、大陸舉辦“海峽論壇”之意涵與影響 

  在大陸方面,眼見自2000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在台灣社會中刻意宣揚台獨,中央釋放到民間,影響民意趨向;輔以中共在台灣二次大選實施對台文攻武嚇後,認知到台灣民眾“吃軟不吃硬”的特性,決定開始改採軟性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中共不斷強調民進黨政府與台灣人民之間的不同,對台灣民眾也一直採取溫情訴求,希望能夠藉由釋放善意,扭轉台灣社會對大陸的不信賴。 

  而在馬英九於2008年順利當選“總統”後,由於海峽局勢漸趨穩定,兩岸關係被譽為前所未有的友好。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與台灣只有一海之隔的福建便抓住了機會,推行“海峽經濟區”的構想,而海峽論壇最後便在中央支持的政策之下孕育而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