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峽論壇 觸角伸向台灣一般民眾

http://www.CRNTT.com   2009-06-06 12:15:00  


 
         綜覽第一屆海峽論壇,其主要的意涵與影響如下: 

  (一)兩岸交流的第三渠道 

  這個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的第一屆“海峽論壇”,被普遍定位為除了“海基、海峽兩會會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俗稱“國共論壇”)之外的兩岸交流第三渠道。 

  延續前面提到胡錦濤等大陸領導人強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基調,近年來中共在對台政策上,明顯訴諸兩岸民族情感、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軟實力”範疇。 

  從2008年下半年起,台灣遭受全球不景氣的波及,經濟力下滑,新上任的馬政府也立即遭受到民意支持率下滑的考驗。而這樣的現象,也給了中共絕佳的機會,對台釋出善意。中共除了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採取儘可能配合的態度外,其他對於兩岸民間交往,更是著力甚深。例如,中共上從擴大對台採購金額,下到不斷要求陸客來台觀光時注意各種舉止、以及鼓勵對台消費,在在都是希望利用所擁有“軟實力”優勢項目,扭轉過去台灣人普遍對大陸人的不信賴感。 

  基於這樣的思量,這次的第一屆海峽論壇的舉行,已然以兩岸交流“第三渠道”的姿態與格局進行。然而,雖國際學者及兩岸學者,多半對於“海峽論壇”抱持著正面的態度,但吾人對於海峽論壇不應有過多虛幻的期待,主要的原因就是海峽論壇的本質問題。 

  (二)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影響 

  海峽論壇雖然名稱上為“論壇”,與“兩會會談”、“國共論壇”類似,但是其影響力相較於其他兩種渠道而言,可說是天壤之別。不過,中共提高對海峽論壇之重視程度的真正目的,也不在於藉此進行兩岸之間具體議題的討論。中共要的是藉由提高論壇的高度,吸引更多台灣不同背景的民眾參與這個大型盛會,並且以類似辦嘉年華會的手法,讓所有參與活動的台灣民眾,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親身體驗到大陸的善意,希冀藉此認同大陸與台灣本是一家的概念。簡單來說,中共並未真正將其視為兩岸實質政策討論的機制。 

  對於台灣而言,雖然亦樂見此一兩岸交流的活動,但是很明顯地台方政府也清楚瞭解論壇的性質以“情感交流”為主,因而並未比照對其他兩渠道的重視程度。 

  因此,在探討海峽論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之時,在實質政策面向上,必須認知到兩岸決策面的溝通協商機制,仍然以兩會、國共論壇為主,海峽論壇為輔。不過海峽論壇對於兩岸民間互相認識、建立情感的面向上,能收一定的成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