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金融中心 珠三角經脈決定興亡

http://www.CRNTT.com   2009-06-12 10:52:24  


香港金融中心的興亡,取決於能否融通與珠三角經濟的經脈。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訊/全國政協委員龍子明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打通港金融業與珠三角經脈”,認爲:“香港要加快清除與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的體制障礙,爭取建立統一市場,讓香港金融業直接為珠三角製造業和泛珠三角實體經濟服務,令香港金融業發展獲得強大的依託和動力。香港金融業如果不能盡快打通與珠三角實體經濟的經脈,那麼,在2020年或要拱手交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可能是殘酷的事實。”文章内容如下: 

  國務院公佈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此消息在香港一直議論紛紛。長實主席李嘉誠一方面說“這是好事”,另一方面也坦言,難免對香港構成競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認為,國家很大,有一至兩個金融中心是不多的,香港將與上海配合及互補。 

  香港和內地都存在一種觀點,認為從長期來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將轉移給上海,上海在境內的輻射更為深廣,一旦人民幣資本專案徹底開放,人民幣匯率徹底市場化,上海將可以給境內外人士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香港的橋頭堡作用正是因為人民幣的非國際化,如果上海制度建設逐漸跟上,這種功能將慢慢淡化。這種看法雖然偏頗,但值得香港警醒。 

  香港有傳媒認為,上海浦東從一大片農田工地崛起為高科技產業區,而香港的啟德和西九龍兩塊寶地,卻仍然長年累月在曬太陽,香港與上海已經出現“龜兔賽跑”局面。香港與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中,是否會重蹈“龜兔賽跑”覆轍? 

            滬港既有競爭 亦有互補 

  香港的主要優勢,一是人才尤其是專門技術和高級金融人才更為集中,二是法制環境較好,金融機構的規範性更強,市場自由度和監管力度也就相對寬鬆,三是金融機構數量上仍然遠超上海;上海的主要優勢則在於背靠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製造業,金融與實體經濟有非常直接的關係。上海是長三角龍頭,是內地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而長三角以製造業為主的強大實體經濟,為上海金融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香港制度的差異尤其是邊境的限制,不僅阻礙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人流與物流,而且也影響了香港金融業與珠三角製造業之間的有機聯繫,使金融業缺乏強有力的實體經濟支持。 

  筆者認為,滬港金融中心不應該是零和競爭,滬港之間有競爭,更有互補。上海可更多為中國實體經濟服務,打造人民幣結算中心;而香港則側重發展人民幣市場,兩地共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而香港在2020年不拱手交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須打通香港金融業與珠三角實體經濟的經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