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城市化需要更多制度跟進

http://www.CRNTT.com   2009-06-17 16:14:43  


城鄉分割令資源自由流動及合理配置尚無法很好實現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訊/中國社科院於6月15發布了2009年中國《城市藍皮書》,藍皮書報告回顧了2007~2008年中國城市發展的總體情況和階段特征,分析了金融風暴背景下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新華網日前發表《中國城市化需要更多制度跟進》稱,中國城市發展取得巨大進展和成就,但從人才交流、勞動力市場配置等方面來看,存在著各類已起到制約作用的體制和制度,如何從這些體制制度的改革著手,推進有中國特色城市化發展,將是影響和決定其進程的重要因素。 文章內容如下:

  當越來越多的城市新建小區門牌上寫著某某村幾號樓,當漂亮的寫字樓裡漂著更多沒有城市戶口的打工一族,當城市公交車上擠進更多還未撣去建築塵土的農民工,你一定不會懷疑,城市的身軀正在擴張。城市以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匯聚吸引著各種資源、人才,引領創造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軌跡。

  據6月15日“2009年中國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暨《城市藍皮書》發布會”上透露的數字,截至2008年末,全體中國人中有6.07億人口居住生活工作在城鎮,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城市發展突飛猛進,成就巨大,但必須看到,一系列制約城市化的體制機制因素仍有待消除,特別是歷史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沒能徹底改變,城鄉分割讓各種資源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合理配置還無法很好實現。城市化進程在一方面快速推進的喜人局面下,面臨著與阻力和束縛日益尖銳的矛盾。

  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人才的自由流動和科學配置,決定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活力。作為人口登記管理制度的戶籍制度,在城市化進程,限制城市人口、阻礙人才流動的消極作用日趨顯現。當城市戶口特別是少數大城市、特大城市戶口承載的基礎設施比較優勢、優質教育資源、較高水平的社會福利保障內容後,戶籍愈來愈成為固化城鄉分割,妨礙人才流動的障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