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四千萬“待就業” 出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09-06-24 12:14:02  


2009年2月28日,求职者冒雨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排队等候入场
 
           貸款瓶頸扼殺了中小企業活力

  遍佈江浙和東南沿海的民營中小企業曾經在吸納農村勞動力上居功至偉,19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同時,中小企業還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尤其集中在出口領域,在近幾年的出口總額中,中小企業約占60%,金融危機到來之後出口受阻,這也是中小企業受金融危機打擊最大的主要原因。

  其實中小企業的困局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早已全面顯現,在08年上半年開始的中小企業倒閉潮中,資金鏈緊張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國有銀行青睞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沒有良好的解決框架。由於中小企業迫切的資金需求,市場出現了很多小額貸款公司,但這些民間金融機構只能以自有資金貸款,不能從市場吸納資本,否則即是非法集資。中小企業因此難以取得發展必要的資金,抗風險能力也因此薄弱,最後影響到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

           戶籍制度限制了農民進城務工

  農民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進城並不等於失業,農民固守土地,本來可以一個人種的地,卻要全家人來種,也並不等於解決了就業。而現有的戶籍制度將農民的職業身份化,固定化,迫使進城農民漂泊無根,極大的限制了城市化發展。

  現在大量沿海工廠向內地遷徙的根本原因,就是沿海地區在得到了外來工創造的大量財富的時候,並沒有為他們提供廉價住房和子女教育,因此一些原本隨著大量外來人口填充,已經初步城市化的鄉鎮,甚至重新回複農村景觀,但事實上,讓農民留在城市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僅僅廣東一省,高峰時期就有幾千萬外來工人,如果他們留在城市,在教育,醫療,保險,住房方面將出現很大的內需,也將極大的解決就業,反之,由於他們不能在城裡留下來,他們就只能把錢寄回老家,拉動內需無從談起。

  解決就業難題,關鍵還是在於老老實實的“治本”——改革經濟結構中的不合理因素。我們不該把就業問題“政治化”,為了一個就業率的數字而把大量精力花在“保就業”等表面工作上。

  事實上,勞動力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存在經濟週期,當前中國勞動力嚴重供大於求,亦並非只有消極一面。1970年代末知青返城構成就業的主要矛盾,經過合理的政策安排,反而帶來了城市個體戶和民營經濟的活躍;農村啓動經濟改革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成為主要問題,而在改革跟進之後,鄉鎮企業隨之大量湧現,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今天中國的就業問題,如果因勢利導,在國企獨大、金融壟斷、城鄉分隔、稅收體制等深水區著力改革,未必不能成為新的發展契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