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商簽ECFA 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09-06-26 10:46:09  


 
              因緣際會時機成熟

  民進黨執政八年,一直是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下野後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更加肆無忌憚,濫用反對黨的身份“逢中必反”。面對民進黨處心積慮、來勢洶洶的反對浪潮及台灣內部政經嚴重分歧的狀況,未免讓人產生問號,ECFA會不會談不成呢?

  吾人認為,兩岸商簽ECFA乃勢在必行。自去年台灣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出現了難得的和平發展機遇期與新局面,兩岸的執政黨和政府都把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視為鞏固及提升兩岸和平的當務之急和主要動力。面對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雙方更具緊迫感,要加速與深化兩岸的產業與金融合作。尤其是台灣人民和當局面對島內的經濟困境和區域整合大勢,已認知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制度化是台灣經濟的唯一出路。

  過去一年之內,兩岸兩會舉行了三次協商,共計達成九項協議一項共識,“和平紅利”為台灣經濟帶來生機和契機。其實,這些協議也可視為ECFA的部分內容,因為九協議一共識初步規範兩岸經貿交流秩序並使之達至初步正常化。ECFA是框架性的協議,並非一步到位,而是按協商項目的緩急排序分階段到位的。馬英九早前多次表示希望在年底前快速協商簽署ECFA,就是為了解決若干產業因關稅減讓與市場開放的燃眉之急,促使台灣經濟與世界市場接軌,向大陸爭取最有利的條件,以創造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最大利益。在五月二十六日的“胡吳會”中,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亦明確提出,兩岸應推進簽署ECFA,爭取在下半年商談。對此,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首度表態,將爭取在今年下半年商談。

  有台灣論者最近在港報刊文指稱,北京對馬的ECFA只是好話回應,但不推動,反而是在“海西經濟區”上下工夫。這個看法是很大的誤解或誤判。北京力挺“海西區”發展,不可視為不推動ECFA的表現,而正是積極推動並預作準備的先行部署。

               發展海西先行試驗

  今年五月六日,國務院公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銳意將“海西”建設成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並提出將在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框架下,把海峽西岸經濟區作為先行試驗區和示範區。這可視為北京推動ECFA的初步立場,即以“海西區”各種新的可能合作模式,作為未來兩岸商簽ECFA的參考基礎,並以其試驗成果作為落實ECFA的示範。北京選擇“海峽論壇”首次舉辦的時機發出這個信息,就是希望台方在研擬ECFA方案時,要重視利用閩台之間的“五緣”優勢,把“海東”與“海西”的合作領域,列為ECFA協商的優先項目。

  相對紅藍共謀兩岸雙贏的動能和勢能,綠營反對ECFA的負能量顯然不足以敗事。何況民進黨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一方面用“反傾中”套住綠營選票,另方面也想台灣最大限度獲取大陸的經濟利益。因此,民進黨在反對ECFA的算盤中,也有與國民黨馬政府“唱雙簧”的策略成分,即以黑臉反派角色的言行,來增加台灣的談判籌碼。一方面壓迫馬政府不斷拉高談判價碼,單方面提出一些先決條件;另方面想大陸知道綠營民意“不好惹”而作出更大幅度的讓步讓利。這種以“反”為用的盤算當然瞞不過北京的法眼。但大陸在經濟利益上早就單方面不斷採取惠台措施了,商簽ECFA更多讓利乃題中應有之義。故可斷言,兩岸商簽ECFA為期不遠矣。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