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祗說不做 乃深港合作最大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09-06-19 15:57:00  


“共同開發河套”是“只說不做”的典範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訊/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譚偉豪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落實深港合作有何良方?”作者表示: 深港合作的最大障礙是“只說不做,沒有行動方案”,強調“推動創意產業 刻不容緩”。文章内容如下:

  深港合作的最大障礙是甚麼呢?我認為,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業界層面,最大的障礙是大家只說不做,沒有行動方案。在政府層面,作為立法會議員,我一定會繼續監察和推動,促使政府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至於業界層面,我正在倡議和籌備一個數碼創意產業聯盟,目的是團結業界力量,促使政府去落實,積極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的合作。 

  立法會剛完成“促進港深合作”的辯論,事實上,香港和深圳各界近月來交流頻繁,本人在5月中旬參與了立法會經濟發展及環境事務委員會的考察活動,6月初又參加了唐英年司長率領的香港工商專業界訪深代表團,更連同業界朋友參與了“深港動漫網遊合作配對高峰論壇”。顯然,大家對於深港合作抱有很大的期待。 

  有人或者頓生疑問:究竟香港特區政府是否有決心,以及是否已準備好去推動呢?無疑,政府以前一直缺乏產業政策,資源的投入也很分散,所以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但近期已有所改變,開始探討新經濟發展策略。另外,其他社會聲音也不容忽視,例如,本人在立法會曾經動議“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議案,包括要求政府考慮提供稅務優惠等,獲得不同黨派議員的支持,順利得到通過。本人也提出過一個動議修正案,認為應該按照“數字珠三角洲”的要求,促進粵港網絡資源分享和互聯互通,共同推動兩地數碼創意產業的發展與合作,亦獲得立法會通過。由此可見,已有越來越多議員開始認同:利用科技﹢創意,作為我們邁向新經濟的推動力。 

  那麼,為何香港和深圳需要合作呢?根據中國社科院2009年度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排名結果,香港和深圳分別是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的冠亞軍,表面看來兩者之間有競爭,但合作對雙方更為重要,如果將兩者的競爭力加起來,就可以讓兩地進一步領先。兩地合作,也有利於實現優勢互補,因為香港有不足和限制,地貴,工資貴,本土市場太細。但是,香港有一項很寶貴的東西,就是“一國兩制”政策,是全中國獨一無二,而深圳又是最靠近香港的鄰居。憑“一國兩制”政策,香港得以沿用普通法,享有充分的資訊自由,而資訊自由對於發展創意產業,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香港擁有八所大學,這些大學在亞洲也是名列前茅,發展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這也是香港的優勢。我相信,香港和深圳合作,絕對可以成為國際上具有很大競爭力的數碼創意產業基地,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企業來發展,讓我們的人才也得到最好的發揮。 

  我們現在要面對的最大障礙是甚麼呢?我認為,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業界層面,最大的障礙就是,大家只說不做,沒有可以落實的行動方案。在政府層面,作為立法會議員,我一定會繼續監察和推動,促使政府制定有效的產業政策。至於業界層面,我正在倡議和籌備一個數碼創意產業聯盟,目的是希望團結民間業界力量,促使政府去落實,積極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的合作。 

             善用CEPA 推動兩地融合 

  我認為,不久前公佈的CEPA補充協議六,已為深港數碼創意產業合作打開了方便之門,加上《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已獲得中央批准,這些進展都令人感到鼓舞。關鍵問題在於,特區政府能否掌握時機,盡快進入實際操作層面,幫助香港各行各業爭取更多進入深圳發展的機會,先試先行,為物流、資金、人才和資訊等創新要素既流動提供更多便利,例如,放寬深港兩地之間的資金流動,允許科技創新資金的跨境利用,為兩地科技和創意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更好服務,方便科研設備進出港深,籌建跨境寬頻,有效解決深港兩地資訊流動問題,加強雙方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合作等;與此同時,香港企業又可以憑藉我們的國際經驗與網絡,協助深圳企業進一步打開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 

  我深信,要將香港與深圳以至整個珠三角的合作機遇推展至全球,港深合作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