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季老仙去 國學如何“重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7-12 11:45:22  


國學大師季羨林仙去是中國文化界的巨大損失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訊/中國網今天登出王旭東的文章--季老仙去,國學如何“重生”。作者表示:“我們在悼念季老的同時,更要思索國學的未來,正確引導國學熱。國學裡面確實有無盡的財富,甚至是無價之寶,‘國學熱’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國學的財富。2007年3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49.54%的受訪者表示對國學‘很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與動力。如何學習?如何教育?如何引導?有講究、有學問。季老仙去,是國學發展的一大損失,是否能够成為反思國學教育弊端的契機,進而探索國學重生之路呢?” 文章内容如下:
 
  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季羨林先生7月11日上午9時在北京301醫院辭世,享年98歲。(7月11日新華網)

  季老仙去,文豪隕落。網友或博文悼念,或跟貼緬懷,季老,您一路走好!鑒於季老在國學上的造詣和地位,他這一走,能稱之為“國學大師”的寥寥無幾。我們雖不能說“季老在,國學在”,但季老的國學成就、威望和影響力恐無人敢望其項背。

  近年來,國學熱節節升溫——國學班開辦、國學大師開壇、國學短信開通、百名學者組成的“國學博客圈”開放、央視“開心學國學”開播……真可謂“千年禮樂歸華夏”。“國學熱”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國學熱”的出現,一方面為傳承、弘揚、發展國學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另一方面,又給國學班提供了生財的良機。

  在國學教育和傳播上,很多國學班詮釋了“趁火打劫”的內涵與外延。武大文學院的文學、歷史、哲學三個學院聯合開辦“乾元國學講堂”,由武大近20名博士生導師執教,傳授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精髓。但該班一年只上24天課,總收費達2.8萬元,平均一天的學費高達一千多元。還有為企業家量身定做的“國學班”,在全國範圍內招收“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可謂,國學無價,國學班天價。

  對此,包括專家學者在內的很多人為之擔憂。有關人士認為,現在國學熱中存在一種誤導,很多人以為學習國學就是簡單的文化“回歸”,倒退複古就是弘揚“國學”,甚至盲目排外。商業味濃、功利性強籠罩在“國學熱”四周,國學教育與“天價”的聯姻,又讓國學成為一種“奢侈品”……國學、國學熱何去何從,將流向何方?北大教授樂黛雲曾指出,如何與時俱進關系著“國學”的未來。

  當今社會上還有一些自詡為“大師”的人物,或正在千方百計成為“大師”者,他們不惜在學術上弄虛作假,“抄襲”成為一個關鍵詞;更有甚者,開始惡搞國學。媒體曾報道的“國學辣妹”,也宣稱“以重振國學為己任”。這位自稱是白居易後人的大四女生“國學辣妹”,在傳統文化熱中搞起了“國學搭台,身體唱戲”,聲稱要“勾引孔子”……

  季老仙去,國學如何“重生”?我們在悼念季老的同時,更要思索國學的未來,正確引導國學熱。國學裡面確實有無盡的財富,甚至是無價之寶,“國學熱”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國學的財富。2007年3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49.54%的受訪者表示對國學“很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與動力。如何學習?如何教育?如何引導?有講究、有學問。季老仙去,是國學發展的一大損失,是否能够成為反思國學教育弊端的契機,進而探索國學重生之路呢?後者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