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中國高儲蓄實質是國家儲備過多

http://www.CRNTT.com   2009-11-04 10:16:20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訊/商品、資金互為單向流動的世界經濟平衡模式是不可能再回來了。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文章表示,雖然我們還不能確定未來新的世界經濟循環平衡模式會怎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國出口導向模式已不太可能重新成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而在中國增長模式轉向內需的轉型過程中,投資過多、消費過少,正是中國經濟運行中國民經濟結構方面存在的基本問題。

  文章分析,當前出口減少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金融危機衝擊下海外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在於金融危機衝擊也影響了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從而使得中國出口的“土豆效應”消失。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最具有變動性和可調控性的投資,自然成了擔當經濟復甦的最主要動力。

  消費不足的另一層含義是儲蓄過多。從國民經濟平衡的角度,投資=儲蓄,高投資必然是高儲蓄的結果,在淨出口下降的情況下,投資更是成為儲蓄的唯一“出路”。中國儲蓄率過高除了金融市場相對欠發達、居民投資渠道過窄,以及社保體系不發達導致居民不敢消費等方面的原因外,國家儲蓄過多是另一個常被人們所忽視、但卻更為重要的因素。

  家庭和企業的儲蓄構成了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來源,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加上財政節餘(政府儲蓄)就構成了社會儲蓄。社會儲蓄減去國家儲蓄,組成了一國經濟系統中全部的儲蓄——經濟儲蓄。經濟儲蓄正是一國投資的全部資金來源所在:

  社會儲蓄=家庭儲蓄+企業儲蓄+財政節餘(政府儲蓄)

  國家儲蓄=國家外匯儲備—國家外債餘額

  經濟儲蓄=社會儲蓄-國家儲蓄

  從國家儲蓄和社會儲蓄的增速上看,最近8年中國的社會儲蓄的平均增速為17%,且表現平穩,並沒有呈現過多、過快趨勢。但同期中國國家儲蓄平均增速達82.8%,顯然過快、過多,雖然也已呈現了不斷下降趨勢,但目前增速仍然偏快,仍然有很大下降空間。從不同層次儲蓄間的變動關係可以看出,中國儲蓄過多的實質,是國家儲蓄過多。

  這裡所說的國家儲蓄過多,主要表現為國家儲備過多,而非傳統的財政節餘累積。國家在積累外匯儲備的過程中,國家儲備通過外匯占款的形式,以本幣投放到了整個經濟系統和全社會中去,通過金融系統的貨幣再創造過程,經過一系列微觀主體的複雜經營活動,國家儲備變成了社會投資資金,促進了中國投資規模的擴大。國家儲備的擴大,通過貨幣投放,在儲蓄和投資兩個方面同時得到體現。一般意義上的儲蓄,指的是居民和企業的儲蓄。在中國,居民和企業儲蓄過多的背後因素,實質上是國家儲備過多。自2003年起,中國投資增速躍升了一個台階。中國投資持續高位運行,正是同期中國外匯儲備快速累積的結果。外匯儲備快速增加,體現了國家儲蓄的快速上升,為同期投資的快速增加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從國民經濟整體平衡的角度,國家儲蓄增加帶來的社會儲蓄上升,必然帶來社會投資的增加。

  文章認為,探討中國的儲蓄問題,眼睛不能只盯著百姓的錢袋,需要一種包含國家儲蓄的擴展視角。從國家儲蓄入手,降低中國過高儲蓄率也許就不是件困難的事了。減少國家儲蓄,並不會給財政收支帶來直接的衝擊。在當前外匯儲備超過2.25萬億、國際支付風險基本不會發生的情況下,適當降低一些外匯儲備,是一種可行選擇。國家儲蓄由財政節餘和外匯儲備組成。因此,過多的國家儲蓄實際就是過多的國家外匯儲備。中國儲蓄過多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國家外匯儲備過多的問題。減少外匯儲備,最好的辦法,是以外匯儲備補貼當前財政收支的不足。直接將外匯儲備撥給財政部,通過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和充實社保資金等形式,將這部分國家儲蓄化出去。這樣做,既能提高財政辦實事能力,又減少了中國的儲蓄率,經濟運行中的消費提升,自然會水到渠成。

  文章最後說,僅靠消費政策,提升當前的消費率難有成效。雖然養老、高房價、醫療和子女教育等,都是制約中國消費增長的具體原因,但是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幅提高中國的消費率,需要從財政體制和外匯儲備管理體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