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拒絕《開明國語課本》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0-12-14 13:43:48  


《開明國語課本》(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最近,一本在78年前由葉聖陶編寫、豐子愷插圖的《開明國語讀本》居然熱銷至斷貨的程度。而出版方竟一反商人的常態,表示“只重印5000册,再有需求也會嚴格控制印數”,其理由是這本1932年的小學語文書對當下的教育造成了衝擊。

  出版方表示,這本《開明國語課本》原本就只是一個嘗試,所以面對“突然飛來的雪片般的訂單時,卻躊躇了”。因為他們認為“教育從來都是國家意志的工具。新中國的教育,始終把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新人作為方針。”因此,出版方決定“寧可放棄這誘惑,也要力挺現今的語文課本,厚今薄古,才是我們現今存在的理由”。

   好一個“厚今薄古”。照這種思路,四書五經三國紅樓史記通鑒是不是應該直接禁掉?中華書局是不是應該直接關門?一本由“郵差”、“小鳥回家”、“母親的生日”、“黑先生——最能幹的人”等短文編成的趣味橫生、充滿天真童趣的兒童讀物,只因為它是一本“語文書”,最後竟淪為出版方“寧可放棄的誘惑”。

  我們當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眾所周知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初衷就是要培養心智健康、興趣廣泛的人。一本由公認的教育家編寫、著名的畫家繪制插圖,可以輕鬆、幽默地讓兒童接受真、善、美的書籍,真正的“素質教育”是沒理由拒絕的。

  但是,當我們回看當今的教育狀況時,提出“素質教育”以來的十年間,這個原本美好的願望被一個又一個狹窄的框框裹挾,被一條又一條巨大的利益鏈條拴住,成了左右無數中小學生讀書生涯的“規定”。

  不錯,小升初取消了按考試成績分配,而是按“素質教育”成果考量,但中學的大門卻無情地以“自設考場”成為吸收小學生的考核工具。臭名昭著的“奧數”就是這個工具的中堅,一舉成為中學校長眼中衡量學生“素質”優異與否的必由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