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進入“億元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0-12-29 13:34:52  


 
  “這次拍出3.08億的《平安帖》,只有0.3平方尺,四行41個字,是《平安帖》的不全本,而且還存在‘真跡’、‘摹本’、‘何時摹本’的爭議。但無論如何,它的確是一件稀罕物,用乾隆皇帝的話叫‘可亞時晴’,是中國有文物藝術品拍賣以來第一次出現的書聖王羲之作品。就其獨特價值來說,買家還是很理性的,如果是全本,價格將更無法估量。它的高價成交,無疑為今後書法作品和信札手稿的拍賣開拓了更廣闊空間。”

  5年前的嘉德拍賣會上,關注中國古代字畫的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曾以2500多萬元的高價拍下了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張忠義說,這在當時讓他非常震驚。2009年,這件藏品在保利的拍賣會上現身,“拍了6000多萬,幾年間,尤倫斯就賺了4000萬。”

  張忠義說,這樣的事例在收藏圈還有很多,用行話說,“十年十倍”絕對不是夢。

  叫價直接從2000萬跳到4000萬

  而這個高投入、高回報的投資平台,也不是一夜之間搭建起來的。

  張忠義回憶,在1993年,當拍賣這種交易形式剛剛進入收藏領域之時,涉足者都是資歷頗深的收藏家,“憋了很多年的勁終於使了出來。”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卻給剛剛繁榮起來的收藏業潑了一瓢冷水。

  “對中國收藏界來說,大的調整發生在2005年,真正具有重要的意義的事件,是國際資本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場炒作。”張忠義解釋說,當代藝術指的是非中國傳統風格、帶有西方特色、個人化的現代作品。

  “國外的藝術品投資已經非常成熟了,我們這個領域剛剛興起了20年。2005年是國際資本和國內收藏市場相互交融表現最突出的一年,很多外國收藏家開始大量收購中國當代藝術品。”

  張忠義說,中國新生代藝術家由此備受關注。那時候,宋莊的畫家很多搞波普藝術,一些批判現實的題材或造型奇異的作品,在國內接受度不高,只賣一兩萬元。而國外資本對這類作品大規模收購。

  這些當時並不值錢的作品開始亮相國外拍賣市場,“經過作價、假成交等方式,很快身價倍增, 一些作品在當年拍到幾千萬已不新鮮。”

  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首先在海外被炒熱,不久,外國基金會開始高價拋售,而國內藏家則競相購買。後來中國藏家才發現,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炒作,作品價值與價格嚴重不符,結果到2008年,這些作品連2005年的一半價格都不到。

  “到現在,搞收藏的還有不少人被套在當代藝術品上,他們也想解套,但是當代藝術品價格回升很慢。”

  在當代藝術火爆之時,古代書畫、瓷器價格還偏低。隨著市場的成熟,人們對文物藝術品的理解也漸趨清晰。

  “文物與藝術品是兩個概念,文物具有歷史、藝術、科學文獻價值,是已經蓋棺論定的,而且數量有限,所以投資風險較小。而藝術品當前只具有藝術價值,它的歷史和科學文獻價值要經過時間和空間檢驗,在未來才能體現。大浪淘沙,今天的藝術品和當代藝術家能青史留名的是極少數,所以投資有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

  張忠義總結說,現在最熱門的、占收藏品交易量六七成的書畫作品中,古代書畫最為值錢,動輒上億元成交;其次是近現代書畫,比如徐悲鴻、張大千、李可染的作品,都曾經拍出上億或數千萬高價。

  這樣的價格,已經非普通的收藏愛好者可以企及。張忠義感嘆:“過去的拍賣會,規則是‘2、5、8’,就是2000萬、2500萬、2800萬這麼往上加價,現在直接從2000萬就跳到4000萬了。”

  他說,收藏界正迎來一個新高潮,最大的特征就是---收藏的市場主體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收藏家,文物藝術品的投資功能已經超過收藏功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