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再造“華爾街”

http://www.CRNTT.com   2011-07-06 14:15:28  


 
建構金融“鐵三角”

  “上海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有幾個標志,除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和開放以外,就是要聚集一批有影響力或在國際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屠光紹日前詳細闡述了第二總部對於上海以及銀行自身的意義。

  屠光紹稱,如果商業銀行還有其他大型金融機構把非信貸業務之外的、面向金融市場的管理總部放在上海,必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新的活力。

  近年來,當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上海和北京時,天津這個濱海城市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悄然在金融界崛起,並和北京聯合而成一個不可忽視的金融共同體。

  央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應當建立“鐵三角”的國際金融中心模式—把北京建成國際金融文化、管理、貨幣和合作中心,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市場中心,把香港建成國際金融開放和創新中心。這有利於提升中國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力,也有利於世界金融空間布局的平衡。

  鄒平座稱,中國的國際金融地位“還得看北京”。這是因為,與國際上一些大型金融機構的合作以及金融機構自身的決策和管理,目前都在北京。若說放棄北京而只認可上海一個金融中心,基本不可能。

  在鄒看來,全球金融危機引起的是對中國國際金融競爭格局的進一步反思,中國亟須在北京建立國際金融的管理、文化、貨幣與合作中心。這一中心的建立,將使中國在國際金融與貨幣競爭中不斷提高主導權,推進貨幣多元化,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形成中國國際金融中心的“鐵三角”架構。

  總體上來看,北京、上海、香港三個中心相輔相成,各有明確的目標定位,可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不但不會削弱各自的競爭力,還會強化各自的功能。鄒平座分析,就北京而言,建立北京國際金融文化、管理、貨幣與合作中心,以天津、大連為副中心與金融服務外包中心,對外形成全球在遠東地區的國際金融核心區、獨立的國際金融競爭體系和國際貨幣區,配合中國已經進行的國際貨幣互換,可提高中國和亞洲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權;對內形成與上海、香港相獨立的國際金融監管、文化、貨幣和合作中心,提高金融管理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在監管與市場之間設置必要的防火墻。

  而在區域金融上,北京通過與天津、與大連兩個副中心的配合,形成輻射中國華北的金融服務區,可增強原來較弱的華北金融體系,為東北振興和渤海灣經濟區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服務。

  而針對上海,鄒平座認為,作為連接北京和香港的中心地帶,應發揮上海在國際金融中的市場核心作用,把杭州、連雲港作為副中心和國際金融服務外包中心,有利於帶動華東地區和亞歐大陸橋地區的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

  “香港、上海、北京不斷深化的國際金融中心體系,實際上形成了中國參與國際金融競爭的主戰場。”鄒平座說。而當被問及“中國金融市場現在還未完全開放,談何國際金融中心時”,鄒平座很堅定地說:“總會開放的,這是大勢所趨。”

  值得關注的是,商業銀行建立第二總部亦對監管制度的安排提出新的要求。屠光紹日前表示,非常希望有關監管部門能對商業銀行轉型的需求給予積極回應。“據我所知,監管部門作出了比較積極的回應,當然還需有一個具體的批准過程。但我們希望這個過程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時代周報記者 鄭嵐予 李意安 發自北京、上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