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孤獨的魯迅

http://www.CRNTT.com   2011-09-08 13:32:46  


  中評社北京9月8日訊/在成功學大行其道的年代裡,魯迅似乎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但當我們在欣喜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翻出魯迅來讀,卻依然有現實感,有共鳴,這是因為社會的繁榮背後,魯迅那代人提出的歷史命題,直到今天我們都尚未跨越,仍未解決……

  夏日午後,風雨欲來,並不明澈的天光從玻璃天頂照射下來。

  魯迅的面容——中國新興木刻運動80周年暨魯迅誕辰130周年紀念特展正在浙江美術館進行。展覽大廳的墻面被印滿各種魯迅頭像的大幅背板包圍。那一墻的頭像或明或暗、忽遠忽近、似怒非笑。

  有游人端起相機,對准這一幅,放下,又轉向那一格,卻始終不曾按下快門。忽然,他抬起鏡頭:人跡稀少的二樓走廊上,一排赤橙黃綠的展板,每一塊上,都是橫眉下,一只冷眼,從大廳深處投來峻峭的目光。

魯迅是孤獨的。

  在展廳間穿行瀏覽,滿墻滿壁的作品,除了“文革”中那幾張加了工農形象的宣傳畫外,涉及魯迅的畫作和影像,大約總是他孤零零的面容,被置在紙中央,或是“抽小煙冷冷看人的樣子”,定格在時空裡。

  他怎麼會孤獨呢?當他從《故鄉》向人們指出路的所在,寫《阿Q正傳》揭開國人的“乏相”,《呐喊》著給你看中國兒女們灰色人生的時候,他周圍有梁啟超鼓吹立憲,有孫中山訂立主義,有陳獨秀創建政黨。那不是一個萬馬齊喑的年代,在回答歷史命題的答卷上,也不止印著他這一張“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面容。而他身後被孤零零地供奉在歷史上、課文裡,卻恰恰“是革命政治的需要,是一種很大的誤讀,”從“文革”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學者尹鴻,評價魯迅被塑造成“文化旗手”和“革命鬥士”的形象時感慨,“這些側面估計連魯迅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