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黨內民主向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2-05-29 09:20:09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訊/“無論就中國文化還是具體政治現實來說,黨內民主引導社會民主必然是中國民主化的一個大方向。”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黨內民主向何處去?”如是說,詳論如下:

  五年前,中共十七大提出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一個公式,即要以黨內民主引導人民民主。這裡所說的“人民民主”就是一般學術界所說的社會民主。這裡有兩點必須加以注意。第一,從發展的過程來說,黨內民主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而社會民主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第二,黨內民主,顧名思義,局限於黨內,屬於精英民主,而社會民主是針對整個社會而言的,是大眾民主。

  黨內民主引導人民民主或者說以精英民主領先大眾民主這一過程基本上吻合民主發展的歷史和實踐邏輯。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民主歷史也是如此。民主在西方最先產生和發展,但在兩百多年的民主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實踐的是精英民主,大眾民主只是僅半個多世紀的事情。西方早期,對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有很多的限制,民主局限於少數社會群體。馬克思把西方民主稱為“資產階級的民主”並不是說掌握政治權力的人都是資本家,而是說,政權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西方早期的民主基本上是傳統政治階層(例如貴族)和資本階級分享政權。而“一人一票”的大眾民主是後期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二戰之後得到普及。例如美國,儘管是西方民主的象徵,但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才為少數族群爭取到了政治權力,使得美國進入大眾民主政治階段。當然,即使是在大眾民主時代,並不是說不是精英政治了。究其本質來說,任何政治都是精英政治。大眾民主時代,對統治精英來說,他們的社會階級(或者階層)基礎從原來的少數擴大到所有合格選民;對大眾來說,他們獲得了參與國家政治過程的權利。

  所有政治都是政治精英之間的互動,所以他們之間的妥協非常重要。在民主產生之前,一旦政治精英之間發生利益衝突,不能妥協,政治往往表現為暴力。即使傳統上的王權制度也是如此。儘管王權基於個人和家族,但家族內部的政治鬥爭也經常表現為暴力。而對於要爭取“改朝換代”的社會力量來說,這個過程只能通過暴力來完成。

  從這個意義上看,民主是一大進步,它使得政治精英之間的互動變得文明起來。民主的本質就是妥協,政治精英通過民主的機制而得以妥協。再者,因為不同的政治精英代表的是不同的利益,精英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各種社會利益的競爭,而且他們之間的妥協也表示著不同社會利益之間的妥協。

  所以,歷史地看,中國“黨內民主引導人民民主”的提法具有相當的歷史理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