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從教育哲學角度透視中國教育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2-07-10 10:11:47  


 
社會對教育界不滿尤其明顯

  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中國教育和知識界處於這樣一個難堪的困境?很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力圖從政府的各種教育改革政策、學界的行為入手來理解中國教育和知識界的局面,但很難找到一個令我們信服的理由。就教育部門來說,每出台一個政策,都能找到很大的合理性,洋洋灑灑,都是為了推進中國的教育和知識事業。但是,每一政策的實施則和政策的願意有很大的距離,很多場合甚至是背道而馳。教育者和學者也一樣。他們都是莫名其妙地被各種外在的力量(無論是政治上、經濟上的還是社會上的)牽著鼻子走,在一些場合是被動地,在一些場合是主動地,但結果又是怎樣呢?很多方面的目標都達到了,唯獨他們的職業對他們的要求沒有達到。而社會呢?社會沒有參與教育部門決策的討論,對很多政策,社會只能被動接受。一旦政策對自己產生負面效果的時候,社會也就只會憤怒。社會對教育界不滿尤其明顯,花了那麼多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但學校培養出來的是什麼樣的人才?教育政策部門、教育者和社會三者現在處於一個惡性互動過程之中。

  為什麼教育改革越改越糟以至於社會對教育部門和教育者失去了信心?這裡的因素當然非常多。我們想從教育哲學的角度來透視中國的教育問題,因為我們相信教育哲學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甚至是關鍵性因素。我們在考察西方世界或者其他國家近代教育制度興起的背景時發現教育哲學的重要性。

  在很大程度上說,整個近現代教育制度的確立實際上源自一種新的思想,也就是教育哲學。相比較而言,中國目前所處的困境也是一種思想的結果。這就意味著,要改變教育體制,首先就要改變教育哲學。如果不能改變這種教育哲學,那麼任何有意義的體制變革都將是不可能的。改變教育哲學也就是思想解放的問題。實際上,這不難理解,中國其他方面改革的成功或者進步都是思想解放的結果。教育領域沒有思想解放,也因此沒有什麼進步。當然,也必須強調的是,思想解放不僅是對執政黨及其政府決策者而言,而更是對知識界而言。

  討論教育哲學要從教育界的認同和邊界開始。中國傳統上有沒有教育哲學?當然有。我們初步翻閱了一下,發現這方面的論著數量還不少,論文尤其多。但是,使我們困惑的是,儘管大家都在研究和談論歷史上一些人物的教育哲學或者思想,但大家都不能很清楚地回答“這是誰的教育哲學?”這一關鍵問題。我們在談論的是教育家的教育哲學,還是政治家的教育哲學,還是商人的教育哲學?或許有人會說,這一問題很簡單。不過,對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不是人人都明白的。我們覺得這既是一個認同問題,也是一個邊界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