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晉:北京洪災凸顯老套路之下的新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2-08-10 08:39:50  


郭金龍、王安順等北京市領導向暴雨罹難者默哀。 CFP 圖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王晉的文章“北京洪災凸顯老套路之下的新危機”,文章說,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長期以來在官方宣傳中有著巨大的“精神指引”作用,即北京的人民是“自覺”的,有“覺悟”的。但是,此次洪災的發生後的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北京民間不再是整齊劃一的“響應號召”,相反北京民間的批評抨擊之聲此起彼伏。北京洪災之下,政府的“老套路”與民間的不滿情緒相對立,彰顯出了當下中國社會的“新危機”。詳論如下:

  北京洪災已經持續近半個月,大雨引發的城市積水以及周邊區縣的山洪爆發,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讓剛剛上任的北京市新一屆領導面臨嚴峻的信任危機。

  客觀地說,北京官方處理這次洪災的方式和邏輯,都是中規中矩的“傳統”套路;但是,傳統套路,卻在當下引發了更大的社會抨擊和指責,這應當是北京當局所始料不及的。這種抨擊和指責,暗藏著社會對於當局的不信任和相關行為的強烈不滿,而這些批評和不滿,反映出北京官方因對災情的“老套路”同社會現實之下的“新危機”。

北京官方的老套路

  北京在對待重大自然災害的套路,其實可以從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來分析總結。這三次重大的自然災害,都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官方應對的“老套路”,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在救災階段,部署大規模人力物力,突出部隊與黨員的巨大表率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解放軍迅速投入救災之中,同時動用唐山以及周邊地區的黨政幹部,分區負責,一線指揮。1998年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同樣如此,出動大批軍隊進行搜救,各級領導親臨一線,以示“與民同心”,希望以此在短時間內穩定民眾心理,同時發揮黨員、軍隊的巨大表率作用。

  在安置階段,號召大範圍募捐,彰顯全國人民的團結與友愛。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不久,由官方或者官方背景的團體(如紅十字會)組織全國範圍內的募捐相繼展開,各種名目的捐款精神,如“獻愛心”“心連心”等也被官方媒體不斷宣揚。這種募捐,一方面可以在物質上幫助災區的受災群眾,另一方面,凸顯全國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的“高度覺悟”和“團結一致”。

  在災後階段,指派援建項目,總結“勝利”經驗,樹立一系列先進典型。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大批的央企、地方政府被指派(動員)與受災地區“結對子”,幫扶受災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大批“華麗無比”的新房安置群眾;同時,召開表彰會,對於救災過程中的“先進個人”、“突出集體”進行宣傳,樹立榜樣,號召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