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產能過剩嚴重程度與核心問題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3-07-28 09:22:37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訊/在國際經濟低迷和中國進入轉型升級階段的背景下,中國當前的需求與生產矛盾突出,工業領域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工業領域呈通縮跡象,產能過剩問題具有普遍性,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絕對過剩。如何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中國應積極借鑒相關國際經驗,轉變產業調控政策,弱化地方政府投資衝動,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的現狀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張前榮文章分析,1、產能過剩具普遍性,由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蔓延

  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中國工業生產領域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2013年一季度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僅為78.2%,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回落1.9個百分點,是2009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點。部分主要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其中,建材、鐵路船舶等運輸設備製造業、煤炭采選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5%、73.6%和74.9%。

  傳統產業中鋼鐵、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石化、家電等都存在產能過剩,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長期性和絕對的產能過剩。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達到21%;水泥產能過剩達到28%;有色金屬的產能利用率已由2007年的90%降至65%左右,部分行業甚至已經出現了絕對量和長期性過剩,電解鋁產能過剩達到35%;汽車產能過剩為12%。另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如光伏行業也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目前,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能占全球的60%,風電設備產能3000-3500萬千瓦,而產量只有1800萬千瓦,產能利用率低於60%,光伏電池的產能過剩達到95%。如此大範圍、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將使中國工業陷入長期的蕭條。

  2、當前產能過剩具有結構性和體制性特征

  不同於2000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周期性產能過剩”,也不同於2003-2004年和2006年前後在經濟過熱下產生的“非周期性產能過剩”,中國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既反映出長期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導致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脫節,從而形成“結構性產能過剩”,如汽車行業;又有因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投融資體制改革不徹底遺留下來的“體制性產能過剩”,如鋼鐵、水泥等行業;因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促進經濟增長導致的局部產能過剩,如光伏行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