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金融大軍登陸大陸搶商機

http://www.CRNTT.com   2013-08-22 09:15:54  


 
  自1990年代初期實施金融自由化,逐步開放民間設立銀行與金融機構後,台灣金融業家數便迅速膨脹,但同時台灣市場對於金融服務業的需求卻隨著製造業外移而不斷減少,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是供給者的利潤大幅降低。以銀行業來說,存放款利率的利差一直是銀行業者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此利差卻從2008年的2.8%降到2012年的1.5%,近幾年利率調降的一大原因為鼓勵企業向銀行融資貸款,以刺激景氣,但即便調低利率,卻不見得企業貸款有顯著提升。受低利率影響,保險業者的投資回報率下滑,加上台灣的保險業市場已達到飽和狀態,保險業者可說是生存不易。2011年,台灣人年繳保險費用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為17%,是世界最高。

  由於不看好台灣保險市場成長潛力,部分外資保險業者近幾年紛紛求去,外資壽險與非壽險業公司家數加總,已從2001年的21家減少到2011年的13家。證券業同樣也面臨產業發展瓶頸,除了內部過度競爭的因素以外,外部影響主要是香港已轉型成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籌資中心,許多在中國投資的台灣企業開始至香港掛牌上市,這使得台灣本地的證券業者流失重要客戶。再者,台灣證券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經紀業務手續費,缺乏國際資產管理經驗、商業咨詢服務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之設計等,以致於在國際上不具競爭力。

  1990年代台灣對中國金融業投資可以說是鳳毛麟角,隨著台灣於2000年後逐步開放金融業者赴陸設立辦事處,金融業的投資金額也逐漸增多,2009年“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及“銀行保險及證券三項兩岸金融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之後,奠定了雙邊在金融業合作發展的基礎,台灣金融業赴陸投資金額也從2009年的4900萬美元迅速攀升到2012年的17億美元。2012年台灣金融業赴陸投資佔台灣整體對中國投資的13%,僅次於15%的電子業。過去三年間(2010至2012) ,每年對中國金融業的投資占台灣金融業整體對外投資約三分之一到45%左右,中國無疑已經是台灣金融業向外發展的主要市場。

  為了能及早搶攻中國金融業商機大餅,早在2005年到2009年間,台灣保險業三雄——國泰人壽、台灣人壽與新光人壽便已分別和中國的東方航空、廈門建發與海航集團建立合資夥伴關係。台灣金控業龍頭——富邦金控也在2008年,兩岸尚未打開金融業合作大門之際,利用香港富邦收購廈門商業銀行20%的股份;2012年,富邦金控進一步收購中國的華一銀行,並與中國的紫金投資集團合資成立“富邦紫金人壽”,台灣其他銀行業者,如土地銀行、華南商業銀行、中國信托、玉山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銀行等,也在兩岸關係好轉之時,其在中國設立已久的辦事處紛紛升級為分行。相較之下,台灣證券業者因受限兩岸法規,發展較慢,目前僅有元大證券與富邦證券在上海設有辦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