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宏觀經濟正經歷“結構之變”

http://www.CRNTT.com   2014-05-02 09:50:46  


 
  三是宏觀債務金融杠杆風險不斷累積,進入前期政策消化期。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再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期間雖然考慮到啟動消費需求和結構性調整等新手段的運用,政府支出計劃有所調整,但總體上仍然屬於需求管理的傳統思路,並導致了杠杆率的大幅上升。一般而言,衡量一國杠杆率的風險用負債與GDP的比例作為杠杆率的評價指標,並將總杠杆率分解為政府部門、非金融部門、金融部門、居民部門等4個部門的杠杆率。IMF數據顯示,2005—2012年,中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占GDP比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債務總額由25.8萬億元上升至91.6萬億元,杠杆率由139.3%上升至176.3%,累計上升約37個百分點。總體來看,中國經濟的總杠杆率水平遠低於日本、英國、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平均350%的杠杆率,但鑒於金融危機之後財政貨幣擴張引發金融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的杠杆率明顯上升,因此風險仍不容忽視。

  1。信貸擴張加速。中國經濟形成了對信貸的高度依賴,單位經濟增長所需的信貸量越來越高,信貸增速遠遠快於GDP增速。在2007年至2012年,中國信貸總額占GDP比例升至190%以上,上升了60個百分點。

  2。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上升速度最快。目前,中國非金融部門的債務比率已經遠超90%的國際警戒線。根據標普數據,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非金融類公司的債務總額共有12萬億美元,為GDP的120%。預計,2014年年底,中國非金融企業持債規模將為13.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3.7萬億美元。

  3。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最為突出。據統計,2013年全國地方債務到期還款3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0%,約占當年地方財政收入的50%。隨著平台融資集中到期,2014、2015兩年到期債務規模增長更快,而財政收入增幅則難以大幅提升,屆時地方政府以及融資平台將面臨更大還本付息的壓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已成為當前面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控風險”宏觀調控目標進一步突出。

  增速放緩背後正在經歷艱難的結構“再平衡”

  文章分析,無論是結構性還是周期性都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短期內,由於依靠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無法帶來長期可持續發展,而經濟結構調整不可避免抑制總需求,如何在“短期經濟增長與長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間找到“黃金平衡點”依舊是擺在新一屆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戰。

  (一)國際收支正經歷結構性“再平衡”

  過去五年,經常賬戶盈餘已從2007年占國內生產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較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為9年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為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52億美元大幅收窄,較去年第四季度也大幅收窄,預計今年整體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將繼續下降。

  國際收支的再平衡既有主動調控的原因,更有被動調整的原因。近兩年,發達國家欲借“再工業化”重奪國際貿易競爭主導權,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新陣地,對中國出口形成“前堵後追”之勢,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首先,美日歐經濟復甦與中國出口出現“脫鈎”跡象。2013年以來,發達經濟體經濟復甦動能普遍增強,各國經濟相較於原有增長格局出現不同程度調整,美國製造業復甦帶動實體經濟復甦明顯。2011—2012年製造業平均增速達到4.3%,已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4.1%,其中耐用品製造業平均增速達8%,遠遠超過2002—2007年平均水平5.7%。而隨著中國國內要素成本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大幅升值,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開始下降,2011年至2013年,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占比累計下降2個百分點,出現“脫鈎”跡象。這一趨勢也同樣發生在中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之間。2013年,中國產品出口到傳統發達市場占比從上年的40%左右下降至37.6%,並且這一趨勢也在今年一季度有所延續。

  其次,新興經濟體貿易競爭追趕態勢進一步增強。目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也開始放緩,越南、印度、墨西哥與東歐等國家和地區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工業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新陣地,東盟製造、印度製造、墨西哥製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製造的供給替代。

  第三,TPP+TTIP+PSA正在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當前,國際產業競爭與合作的態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歐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議(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重構全球貿易規則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零關稅;二是就業和綠色環保的談判准入條件;三是區域自貿加強。新型貿易壁壘對中國造成嚴重挑戰。除了傳統貿易救濟之外,貿易保護主義以國家援助、政府採購等形式隱蔽出現,對中國出口形成新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