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的第三個三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4-11-25 10:07:34  


 
  中國今天講建國一百周年,即到2049年。到2049年,中國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毛澤東的30年,鄧小平的35年,和從今天開始的35年。前面的65年已經成為歷史,到2049年中國會變成怎麼樣,就取決於今後的35年。今後的35年怎麼走?還得看前面的65年是如何走過來的。

  毛澤東的30年,在前半段從事建設,通過國家的力量初步建立了國民經濟體系,鞏固了政權,但是後來進行“繼續革命”,轉向了政治運動,反而破壞現存制度。儘管毛澤東也在尋求一種新的制度形式,例如他試圖把社會運動制度化,七八年來一次,但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政治運動的目標是針對現存制度的,尤其是官僚體制。不過,毛澤東時代也是有貢獻的,這不僅在於人們所說的“消極的貢獻”,即文化大革命之後,人們認識到社會運動的破壞性,因此轉向了從事經濟建設,更在於其“積極的貢獻”——毛澤東為改革開放之後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儘管這並不是他所預想得到的(見本欄《毛澤東與當代中國資本主義崛起》)。

  鄧小平的35年,主題是從事經濟建設。但說鄧小平沒有想進行政治制度建設,也不對。1980年代他曾經提出過非常大膽的政治制度建設計劃,例如黨政分開、法制、社會主義民主等政治改革舉措。不過,在中國1989年事件和蘇東共產主義解體之後,政治改革的努力就自然停止了,鄧小平轉向更為緊迫的任務——拯救中國共產黨。他的判斷是,蘇東共產主義政權之所以被推翻,主要是因為那裡的政權沒有能力從事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的需要。

  這個判斷並沒有錯。鄧小平在經濟建設上的功勞巨大。今天的中國儼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那麼大的成就,是世界經濟歷史上的奇跡。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等所有重要的經濟組織。同時中國各種經濟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下一一到位,包括財政、金融、企業制度等。儘管所有這些仍然需要改革和改進,但大的制度都已經到位了。

  鄧小平的改革計劃和思路管了中國改革和發展35年。現在要規劃的是未來的35年。十八大是一個起點。十八大之後,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