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專家:移動新媒體 如何影響台灣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15-01-04 00:12:35  


 
  3、執政黨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大,民眾監督政黨的能力增強。

  在移動新媒體時代,民眾監督政府的能力普遍增強。去年以來,島內多起抗議事件發酵成為群眾性的社會運動,迫使政府修改法令或政策,移動新媒體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催化角色。如台軍士兵洪仲丘虐待致死事件引發“白衫軍”運動,迫使“國防部長”高華柱下台,進而導致“立法院”通過“軍事審判法修正案”;“反服貿學生運動”直接阻礙了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當局被迫同意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以及因群眾“反核四”抗爭而“停工封存核四”。國民黨面對本已沈重的執政壓力,在無處不在的民意監督下更疲於應付,年底選舉壓力持續增大。另一方面,在開放的網絡社會,“在野黨”也無法規避網民的監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因在民進黨執政的高雄氣爆事件與屏東劣質豬油事件後仍稱“綠色執政獲得社會普遍認同”,其言論一出立即受到了網絡民意的質疑與批評。

  4、為島內社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年來,台灣社會運動發生的頻率和規模上升,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其中大學生、城市白領等青年群體成為社會運動的“先鋒隊”和主力軍。造成島內社會運動高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會價值觀念轉變、民眾對經濟不景氣及現行政策不滿、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島內民眾的心理落差等結構性因素外,社會運動得以興起的資源更加充裕也是重要原因。而新媒體的發展就為社會運動興起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資源。首先,高校學生大量參與,為社會運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而這批年輕世代都屬於“拇指族”,對其進行串聯與動員的最有效工具就是以手機、平板電腦為載體的移動新媒體。其次,移動新媒體為開展社會運動搭建了有效平台。據介紹,在“太陽花學運”中,學生們利用Facebook充當運動的“烽火台”,利用它開設“遍地開花!反黑箱服貿協議”、“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宣傳專頁,在短時間內積累數十萬的粉絲量。然後再使用手機通訊軟件Line進行行動聯絡。而學生在衝破警察阻擋佔據“立法院”之後,“用一隻拖鞋架起ipad,再透過Facebook等進行直播”,很快就讓外界目睹了場內學生狀況,營造出強烈的參與感,從而成功動員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加入靜坐抗議隊伍。可以說,新媒體在本場社會運動中的傳播效果,絲毫不遜於場外各大電視台花費數千萬購買的SNG電視直播車。

  5、加重島內藍綠二元對立,對社會穩定構成一定威脅。

  一是民粹主義抬頭不利於化解島內藍綠對立情緒。台灣受尖銳對立的“統獨”因素困擾,國、民兩大黨在國家認同等基本問題上分歧明顯,每逢選舉或涉及重大事項,政黨本應圍繞公共議題展開辯論,但台灣的政黨之爭卻難以避免地意識形態化,“愛台”還是“賣台”爭議充斥其中,島內藍綠二元對立結構困局始終難解。在移動新媒體大量應用後,島內民粹主義傾向又出現抬頭趨勢,這使得民進黨及“台獨”勢力加大民粹動員的力度,借“統獨”、“國家認同”議題攻擊國民黨,這勢必加深島內藍綠二元對立結構。二是網絡民意中的不實言論與非理性傾向易於引發社會動蕩。典型事件包括兩岸協商服貿協議過程中,有人推出解讀協議的“懶人包”,這些“懶人包”不但將問題簡單化,而且存在許多誤解。但經過移動新媒體的迅速傳播,反而成為許多民眾心中的範本,成為運動發展至佔領“立法院”等失控局面的重要誘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