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控制不良貸款增量是商業銀行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5-11-05 07:13:40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各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16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9080億元,比2014年末增加2048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經評論人餘豐慧文章表示,其中有幾個“危機點”應引起高度關注。一是銀行不良貸款率首次攀升到臨界點2%以上。9月末農行不良貸款餘額達1791.58億元,成為首家不良率突破2%的上市銀行,也是目前不良率最高的銀行。二是在不良貸款變動趨勢上,僅有寧波銀行不良貸款率略降0.01個百分點,其餘15家銀行的不良率均持續攀升。三是部分股份制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的速度超出市場預期。據招商證券、中銀國際等券商機構分析師測算,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第三季度年化不良淨資產形成率已超過3%。

  應對不良貸款超越臨界點給予足夠重視。因為收益能否覆蓋風險是銀行包括各類投資的盈虧平衡點和投資決策最重要的依據。

  文章分析,去年以來,經過央行6次降低利率後,目前銀行存貸款利差大約在2.5%左右。一般情況下,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人力等各種操作管理成本在1%左右。存貸款稅前毛利潤率大約在1.5%,不良率超過2%以後,利潤回報已經不能覆蓋風險損失了。可以說,2%以上的不良貸款率直接使得銀行經營面臨危機。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9月末披露的銀行不良貸款僅僅是賬內或入賬數據,而目前銀行賬外或未入賬不良貸款有多少不得而知。如果將這部分不良貸款全部入賬,將遠遠大於公布的三季度數據。

  目前,討論比較多的是銀行不良貸款增速何時出現回頭或拐點?有銀行人士認為,三季度可能是不良貸款的“拐點”。但這一判斷可能過於樂觀了。

  從宏觀看,經濟增速還在持續放緩。從各個行業看,上一輪金融危機造成的過剩產能尚沒有有效消化,而目前經濟下行又產生了新的產能過剩,行業不景氣的問題愈演愈烈。大宗商品持續走低,中小微企業不景氣加劇,進出口企業步履維艱。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鋼鐵、煤炭等行業紛紛陷入困境。繼不久前“10中鋼債”成首例違約的鋼企債後,煤炭業的違約潮也正襲來。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性大企業違約潮來襲,大多是對銀行貸款的違約。接下來,銀行不良貸款或將繼續攀升。

  文章強調,包括監管部門在內,對銀行業不良貸款猛增必須高度重視。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引發系統性風險的一個點就是銀行不良貸款全面失控。商業銀行必須拿出切實措施應對不良貸款來襲,化解不良貸款,最起碼要做到控制增量。此外,絕不能對不良貸款隱瞞不報,否則必將釀成大患,讓中國金融安全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