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林富男:中華文化“三道”與兩岸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02-25 00:17:12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道之要義為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是兩岸和平發展中所需要牢記的。兩岸雖然同屬中華民族,同出自中華文明,但近代以來,有分離,有隔絕,有紛爭,走過了大不相同的發展道路,也產生了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感知和不同判斷。縱然兩岸開放探親交流迄今將近三十年,雙方互信基礎仍屬薄弱。

  盱衡近十年來兩岸交流確有加強,但不得不承認,交流還是太少、太淺、太窄、太薄,還不能填平兩岸之間的鴻溝。試想,縱是出自同一父母的親兄弟,百餘年不往來,生活習慣與習慣也會有所迥異;三十年的相互交流,加諸世界洪流的衝擊,自家人間的互信基礎又不夠厚實,雙方需要對彼此多一點耐心、包容與尊重,我們都是一家人。

  許多人還不能承認,“異中求同”、“同中存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雖歷經民族融合,但各地方文化存在的差異非常大,而這些差異構成了中華文化豐富的面貌,我們探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應重視各地方的文化價值,從地方的文化歷史找到中華文化的痕跡。此間,我們更需重視少數民族與偏鄉文化,為新時代中華文化注入新活力。台灣位處國境之南,審閱文化的歷史脈絡,台灣文化來自中華文化南遷又渡海,閩粵地區是台灣文化的臍帶,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加上南島語族的原住民文化,以及1949年遷台的外省文化,加諸日本殖民留下的文化習慣,進而九○年後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共同構成了當前豐富的台灣文化多元新面貌,這亦是中華文化珍貴獨特的資產。

  它可能有些變異、有些混血、有些叛逆,但若以“恕道”相互對待,就能進入深度交流、交情、交心,進而相互融合。

  “中道”落實到政治層面就是“王道”

  與霸道相對,王道是中華文化特有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以德政安撫臣民的政治主張。《書·洪範》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王道是“仁”在政治領域中的實施,古代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就是施仁政,孟子反復強調了仁政的效果,說“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