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吳敦義的兩岸觀與“拒統說”

http://www.CRNTT.com   2017-07-12 00:06:28  


 
  其三,吳在“沁園春”的最後說“數當前明路,和平最好”。這裡又涉及兩個粗淺的問題,一是何謂“和平”?二是如何才能和平?如果和平的對立面是戰爭,則從1960年代之後,兩岸就沒有軍事戰爭,那兩蔣、毛鄧不都是維護和平的領導人嗎?甚至像李豋輝、陳水扁以及馬、蔡的掌權也都沒有戰爭;如果吳的和平說是目的追求,則俞正聲指獨台就不是無的放矢,那麼吳的和平說也一樣,“都為台海掀波濤”。當然吳說他又不是“白癡”,自不會不明白此理,而犯此政治常識性的錯誤。顯然,吳的說法只想對台灣人民說,不是對兩岸人民說;其二他的把握就在於他願意承認(有時他也只說尊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應該說聰明的吳敦義會認為只要認了“九二共識”,他的“和平說”就可以從手段變成目的,永遠“維持現狀”。果真如此,我們只能說,吳對中共政權的理解太需要加強了,“九二共識”不是“一中各表”地“維持現狀”的護身符;對中共而言“堅持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和平統一”的前哨站。因此,對台灣而言,真正的和平是有目的、有目標的追求,不是“三不式”(不統、不獨、不武)的和平,也不是“維持現狀”。

  次說覆電。此一覆電,大陸學者分析很多,也都十分精闢。如果從吳的角度來看,他在競選中有過“統一拖累台胞說”,有過“統人無條件,被統不甘願”的政治風波。如今在當選之後,習總書記還是來了賀電,此時對吳而言,可以選擇歷史系的吳敦義,也可以選擇現實的吳敦義。歷史系的吳敦義可以在電文中展現對歷史的誠實與尊重,從而延伸出中國士大夫的家國承擔和民族情懷;而現實的吳敦義則只在選擇部分歷史,甚至編造歷史,似是而非地給自己留空間,迴避歷史責任,在夾縫中找活路,只顧當下的滿足。從吳的覆電看來,依然只是簡單地立足台灣,以歷史性的方式,陳述他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想法。

  首先,吳的覆電談過去。談歷史吳是能手,一開始就選擇從“九二共識”——這個在中國國民黨內有爭議,在台灣有爭議,又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入手。吳的做法是將“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解釋為雙方“對於它(指‘一中’)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達”一句,是吳覆文的要害,是以自己的歷史認識,既為自己澄清又能強加於人:對台灣人民澄清為中國國民黨的“九二共識”的內容,另一方面以自己的“解釋”,強加為兩岸的共識。所以吳覆電中說,“在…的共識基礎上…”,其實吳的說法,充其量是當年台灣“海基會”提交台北的說法。這樣,對台灣人民而論,可以證明“九二共識”沒有賣台。但吳學歷史出身豈能不知當年之事,這一句話絕非也不可能是當年兩岸的“共識”。吳把己方的私貨,塞進對方的嘴裡,以吳的精明,豈有不知不可為之理,然而刻意書寫這一段明知對方不同意的話,對北京而言,顯然是為了避免對方逼他政治談判的預防性手段;如果北京要談,吳的立場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