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新情勢與青年議題

http://www.CRNTT.com   2018-09-03 00:32:28  


 
  再以“綠、青”關係來說,當“青年議題”的中間路線已然浮現,因青年世代而重返執政的民進黨若要在兩岸政治立場上維持現狀,自也要有調控作為。⑫不過,相比於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動輒得咎”的情形,民進黨其實較有“動靜皆宜”的優勢,此由蔡英文無論當選前後都保持“彈性”策略即可見一斑。因此,在處理青年議題上,雖然看似與兩岸政策沒有直接關連,但民進黨政府從上台初期便力推的“同性婚姻議題”、“年金改革”、“合宜住宅”、“調整軍公教福利”等政策,其實都與建立青年世代對其政權支持有明顯相關,而這當然會成為民進黨能暫時擱置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支撐。

  另外,於執政過程中,“新南向政策”的推出,更是民進黨提供台灣人民,特別是青年世代,在仰賴中國大陸經濟體之外的重要選項。如前所述,在“綠、紅、青”關係的新時代中,相關青年政策推動乃與政治認同爭議無法脫鈎,⑬故本文認為,民進黨不是沒有處理兩岸關係,而是對青年議題推動上兼及向內、向外之政策主張,並期望由此衍生新的政治認同,進而達成淡化統獨爭議之目的。當然,對於這些政策出台的效果評估,相對大陸方面而言,民進黨可能在步調與細膩程度上較為不及,但不可否認,正因台灣人民對於兩岸關係的推進尚存疑慮,“主張獨立者”雖較2014年有所下降,⑭但仍有相當比例;並且,也有將近七成人民不認同“一中前提”,⑮這都會成為民進黨將“以靜制動”作為政治策略的重要支撐。

  三、新時代對兩岸當局的挑戰

  雖然,當前民進黨對兩岸政策之規劃,可被預期暫時難有推進動力;不過,也因為歷史告訴了我們,民進黨在“綠、紅、青”共築的兩岸關係新時代中,其實已無法避開大陸事務。所以,縱使民進黨有政治操作上的優勢,但隨著公民社會的能量不斷增強,青年自主性越形提高,若紅與青的互動經由民間交流與政策細膩規劃下而能質變,蔡英文勢必也將調整作為,重啟兩岸政策的實質討論。另外,若民進黨在台灣處理相關青年議題無法進入民心,“新南向政策”也無法真正落實,並建構出新的認同意義,則迴避兩岸議題的政治操作更將轉向傷害民進黨自身。

  當然,對大陸方面來說,如今持續著力的青年政策,確實給予青年世代在對於未來焦慮的當下更多誘因。但這些讓利是否能真正達成淡化政治認同爭議,並提升台青對陸認同之效果,也同樣存在考驗。本文認為,若要從淡化政治認同爭議走上建構青年認同,則應考量台灣人民可能存在對政策落實的疑慮。大陸當局在這些優惠政策出台的同時,也應關注制度互信之建立、兩岸價值觀的相互尊重,並且更掌握青年世代在網絡崛起因素下的特徵,始能真正深化這個中間路線,進而達成上、下共同推進兩岸關係之目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