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化圈公共產品 如何供應?

http://www.CRNTT.com   2020-01-21 00:18:08  


 
  對此問題,大陸也有所察覺,也試圖做一些工作,然而由於《香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約束,大陸方面的機構難以放開手腳,對香港教育體系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本以為按照“井水不犯河水”的做事理念,香港與內地可以相安無事。尤其香港收回後一段時期,香港人對一國的高度認同,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港人表現出來的救濟熱情,讓人覺得香港沒有問題。然而,問題恰恰出在這裡。香港對一國的認同,實際上是對主權中國的認同,並不意味著對文化中國的認同。相比台灣,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更高,人群也更複雜。香港素有“文化沙漠”的稱號,中國正統文化的精英基本上在海峽兩岸,偶爾到香港客串一下。香港本土文化是港英統治時期形成的,除了高等學府外,社會主流文化基本上以娛樂八卦、休閒消遣內容為主,任何嚴肅的話題在香港都會以誇張失真的方式表達出來。由此造成了大部分香港人對客觀現實認知的錯位。

  回歸初期,香港與內地人民缺少交流,但港人至少可以保持基本的禮儀。隨著內地開放對香港的旅遊,大量內地遊客蜂擁而至,與港人近距離接觸。港人對帶著真實中國文化氣息的內地遊客有了真實的感受。各種負面消息頻出,港人情緒發生變化,從歡喜到厭煩、厭惡乃至仇恨,從個體擴大到群體,從日常生活細微上升到文化層面。所以,香港回歸僅僅體現在國家主權層面,文化中國的認同沒有完成。

  從香港的事件引申出一個問題,統一中國除了國家主權落實之外還需要文化認同。前者體現了硬實力,後者需要軟實力。中國主權的認同具有確定性和地理空間性,但文化中國的認同則沒有確定性並且超越地理空間。比如,作為中國人,他(她)擁有中國國籍,並且持有中國護照定居中國或旅居海外,說明了對主權中國的認同,但是還有一大部分中國人,他們擁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護照,不在中國主權的管轄內,但這些海外華人高度認同中國,擁有一顆“中國心”,實際上這是對文化中國的認同。以此為邏輯,在討論中國統一的問題時,可否把文化中國的認同作為重要議題,而文化中國認同的過程首先要從討論中華文化圈的構成開始。

  二、中華文化圈的構成

  中華文明是一個歷史的傳說,也是一種現實的存在。支撐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力量主要是中國人,他們分佈在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他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中華文化圈,其主要族群是漢族。漢族並不是構成中華文化圈的唯一族群,其他族群也可包括在中華文化圈內。判斷是否納入中華文化圈的起碼條件是,使用中國象形文字;說普通話;說中國方言。更高級的條件是,熟悉中國的歷史文化,瞭解中國的哲學理念和行為方式等。當然,國籍仍然是判斷是否屬於中華文化圈的重要條件。祇要擁有中國國籍,無論是什麼民族,都被認為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分子。但在海外這個判斷比較複雜。尤其是從中國移居海外的少數民族,他們與其他國家的主體民族同宗同族,是否將其納入中華文化圈主要看他們的認同,即是否接受文化中國並願意參與文化中國的建設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