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亞中:馬英九面對歷史定位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3-04 00:21:55  


 
  在論及台北與北京及華府的關係時,曾經擔任“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在其任內曾經提出“和中、友日、親美”的論述。“和中”表示與中國大陸要“和平相處”,“親美”則是“親近美國”。“和”與“親”兩個字所代表的意涵足以彰顯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與美國時不同的心態。

  在此次選舉中,美國的態度基本上是支持馬英九。我們可以解釋說,美國希望兩岸關係能夠和平發展,但是也可以認為馬英九在其第一任期內,“不統、不獨”、“只經不政”的政策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支持現有的“獨台”趨勢。看來美國在馬的第二個任期內並不會改變這項原則,這使得馬英九在思考兩岸是否要進行政治性的安排時,多了一些限制。

  應追求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後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其實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對於台北而言,政治學上的“功利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是主要的兩個思維。“功利主義”指的是在兩岸交流互動中,台灣是否能夠獲得利益。台灣企業界這次站出來支持馬英九,“利益”是最大的原因。“個人自由主義”落實在“國家”層次即是強調“國家主權”或“台灣主體性”,國民兩黨在這一方面已經有相當大的接近。國民黨的表述方式為“‘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民進黨則是“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

  北京同樣的也是沒有放棄“功利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北京在推動兩岸經貿交流時,雖然在ECFA願意“讓利”,但是同樣有政治利益的考量。在兩岸互動中,也堅持主權不可分割的立場。

  “功利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是政治思想的主流,當然有其必要。正如同“利益”與“主權”是兩岸互動中必然會考慮的重點,缺少“利益”與“主權”的堅持、考量與妥協,兩岸連基本的互動都無法展開,但是僅僅依靠這兩個思維,兩岸是無法長期穩定與和平的互動。

  在“功利主義”與“個人自由主義”之外,還有一個政治思想是值得兩岸思考的,就是“社群主義”。所謂“社群主義”簡單地說,彼此應該把大家看成是同是一個社群內的命運共同體,相互尊重、關懷與協助。

  馬英九在其第二任的任期內,我們期望可以往兩個方面努力。第一即是強化兩岸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在這一方面,不僅要深化兩岸的經貿交流,更要開拓兩岸的文化互動,讓文化強化兩岸的連結。

  社會建構主義所稱的“文化”,不僅是一般對“文化”的概念,它包括兩岸的認同,一個對過去歷史、目前互動、未來發展的認同。在這一方面,我們期望馬政府在歷史教科書方面能夠進行關鍵的“反正”工作,改變目前“台獨史觀”或“獨台史觀”的呈現方式,用“共同體史觀”來還原目前的“在地史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