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論壇:蔡英文如何面對新情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0:10:44  


林濁水
 
    林濁水:在兩岸問題上蔡認同立場不變政策可調整

  我認為蔡英文主席未來在兩岸問題上的挑戰,大體上會比蘇貞昌小很多。理由有幾個:第一,是謝長廷幫忙的,因為謝長廷的兩岸主張,是民進黨中相當非主流的主張,但是他超級堅持、鍥而不捨,奮戰了兩年,逼使蘇貞昌面對這個問題,所以黨中央先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又增加了一個華山會議。中國事務委員會是蘇貞昌原來答應謝長廷的,但是後來的華山會議是被逼出來應付謝的。

  在舉行這麼多場華山會議中,波濤洶湧,謝除了在開會中發言外,他也跑大陸、跑香港,以實際行動營造外部聲勢,甚至跑國際,各大專院校也繞了一圈。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選舉動作,他大概都做到了。因為謝這麼認真,所以中國事務委員會與華山會議就不能打馬虎眼,只好認真辦。但結果很有趣,原來在謝的想法中,認為蘇蔡在兩岸政策上有相當的差距,所以他希望蔡與他合作、對抗蘇。但是,經過謝努力衝刺以後,我認為造成一個效果:逼得整個黨必須非常認真面對兩岸問題。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很認真,但是對黨務真正關心的人就非得要認真不可。我看“立委”很不認真,為什麼呢?在一開始要開會時,民進黨“立委”說話很大聲,說沒有參與兩岸、沒有廣開言路;結果華山會議一開始,“立委”來了,出席兩次之後就不來了。不來也不曉得為什麼,我聽了半天也記不得他們講什麼。所以大家都說兩岸政策很重要,要認真來討論,但是講要認真討論的那些人後來都缺席。但是中央黨部不能等閒視之,所以中國事務部就只能認真辦,找了很多學者、專家、各路人馬,華山會議不但開會,也開始真正面對兩岸政策的爭論。

  這也是民進黨第一次認真把所有涉及兩岸關係的議題,包括主權、兩岸和平、兩岸經貿、分配問題,以及民主自由價值等層次的問題,一一進行討論,為做民調。結果產生了蘇貞昌與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強烈的整合作用。

  最後華山會議的結論,輿論好像沒有很重視;謝長廷也將其說得一文不值,拒絕承認,認為沒有價值,只能是“紀錄”。後來蔡英文打圓場說,如果謝不接受“結論”,用“紀錄”也太奇怪,建議改用“紀要”,以“要”為名,就有價值判斷。所以,這等於蔡英文相當高度肯定最後做出的結論。大家可以觀察,有了共識之後,蘇蔡在兩岸問題上的講話就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了。

  基本上,關於華山會議結論,大家最該注意的是把兩岸議題區分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價值與立場或者“國家”定位議題;第二個層次是具體政策。依據詳密的民調,民進黨發現在第一個層次問題是民進黨的強項,得到高度支持;第二個層次是民進黨弱項,輸給國民黨--雖然輸不多。最後一日,中國事務委員會開會,中國事務部幕僚大膽公佈了一項民調結果:社會對民進黨最有意見的就是“逢中必反”。他們怎麼敢大膽承認?因為在價值與立場上,根據各種民調,民進黨可以不用調整;既然價值與立場不必調整,所以坦然承認政策要修改。

  大家以為因為“逢中必反”,所以民進黨整個兩岸政策都要重頭來,錯了!相反的,因為有穩固的價值立場立足點,所以只需要在具體政策上調整。在此情況下,主席蘇貞昌推出此結論,蔡英文除了把“紀錄”改成“紀要”之外,她還說,民進黨的基本立場是民進黨最大的籌碼。籌碼是資產的意思,這與謝長廷的講法完全背道而馳。謝長廷開會時,他帶幾個學者進去,從頭到尾要強調的觀念就是,民進黨的兩岸立場是罩門,必須調整;結果蔡認為是資產。

  換句話說,謝長廷努力奮鬥了半天,促成了民進黨進一步對兩岸政策的徹底研究與對民意的瞭解;最後造成了蘇蔡兩人的整合。

  因此,不管是蔡英文或是蘇貞昌當主席,民進黨爭議最大的兩岸問題,戰略大方向都已經砥定,只有戰術上的具體政策留待開發。這是蔡擔任主席後所面臨的現實狀況。也就是說,在兩岸問題上,民進黨在價值與立場上已經確認,沒有挑戰與否的問題。如果有挑戰,就是具體政策方面。一方面是民眾對“逢中必反”有意見,另一方面太陽花學運,又強烈表現出對中國大陸的防範,這兩個現象中間,如何整合出一個可行的政策,是民進黨的挑戰。但是,這個挑戰是在政策上,不是立場,更不是價值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