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論壇:蔡英文如何面對新情勢?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0:10:44  


鄭運鵬
 
   鄭運鵬:民進黨確認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  但是會更務實態度處理新生議題

  剛剛幾位前輩對於兩岸的著墨比較多,今天的主題是民進黨的新情勢與兩岸政策走向,我擔任組織部主任任期到5月28日(現轉任文宣部主任—編者按)。接著發哥的發言,我來說明一下:就我的觀察,蘇主席是嫻熟操作面的人,因此對於整個民進黨的操作面上是有相當成果的,並非只有理論的層次。

  對於今天的主題,即蔡英文再次擔任民進黨主席後的內外挑戰,其實民進黨從2008年失去政權後,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處理各種問題,當然也包括兩岸問題。因為剛落敗時,大家在情緒上及派系之間如何整合,看法是不一致,所以那時候蔡主席的四年其實蠻辛苦的,接下來她也面臨了“總統”選舉的時間與壓力,導致她只能處理一部分。但是很顯然,民進黨2012年再次失敗,所以接下來蘇主席的兩年任期內,大概就是處理前四年沒辦法處理的問題。

  在蘇主席的兩年任期內,大家很認真地去討論那些沒處理完的問題,認為民進黨應該去突破的,其實就是兩岸問題!因此,在兩年內,恢復了中國事務部,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這些都是機制,都屬於操作面的問題;先有機制出來,才有後面的論述,其實在我看來,論述並沒有太多新的東西,但是蘇主席的確讓民進黨中的各個系統坐下來談,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把各個派系、意見領袖的看法講清楚,我認為這是很不容易的。

  之前曾在中評論壇中提到,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大概會與“總統”任期一致。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為了2000年的“總統”選舉;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是為了2008年的“總統”選舉,當時是游錫堃擔任主席。也就是說,約兩任的“總統”任期,會需要一次大的兩岸論述討論與改變,我還是覺得這個趨勢是存在的。所以接下來的2015年,會為了2016年“總統”選舉做準備,也開始有些醞釀。

  這些醞釀,會不會有新的決議文或論述出現?從2013年中到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內容,看起來差別不大,但最重要的結果有二個。第一,各個系統終於坐下來談兩岸問題,這在蔡主席之前的任期無法完成的,因為那時大家還在2008年的情緒裡面。這兩年好不容易請大家在一個機制上討論,雖然以“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為表現形式,但多數的意見已經整理出來。

  那麼多數意見是什麼?現在應該很難找出如同《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那樣清晰的論述。為什麼?如果我們去看這次“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我認為最重要的段落是確認了民進黨會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架構。

  大家可以觀察紀要的第一大點,就是“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紀要中的文字是,“本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雖然毋須改變,但鑑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的往來深入各階層,本黨對中政策的策略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這一段確認了民進黨會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架構。我們走了16年,又回到1999年的狀態,這點被確定了。

  我認為民進黨各個系統,在論述上做了這個相對多數的共識的話,就是走回1999年的狀態。中間提到與時俱進的改變,要去看其改變為何?我用兩者的差異來比較:既然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那就回頭看決議文與這次紀要兩者的差別。決議文中說明的第三段,“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一段大家耳熟能詳,這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說法。

  到了這次“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寫道,“台灣已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人民的政治意識更加鞏固,特別是在‘國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上,多數民眾漸趨一致,明顯有穩定的主流民意:我們是台灣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未來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2300萬人自行決定,此乃現階段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

  這兩段文字聽起來差不多,如過深究的話,在態度與策略有不同。1999年決議文,一開頭就是“固然依……”,現在已經沒有“固然”一詞,因為“固然”聽起來不太甘願。現在在檢討記要中,“固然”已經拿掉,讓人感覺到你可以接受“中華民國”,已經沒有“固然”的態度。也代表大家都體認到,更務實、自信的去交流,固然與否,是不是我們現在要去堅持的?這中間有些微妙的差別。

  既然態度定了,相對來說,大家可以在“憲法”的架構下選舉、定位兩岸,接下來不管是“立委”或其他選舉,我相信都會更清晰地去處理一些事情。剛才主持人講到,很訝異為什麼中央黨部主動提出“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民調。其實那個民調包含教育、文化、社會福利、兩岸、產業等等各項議題,民進黨只輸國民黨兩岸這一項。我們再仔細分析只輸這一項的結果,如同剛剛濁水兄有講,基本價值我們不需要改變,大家都沒有問題,也是共識。就剩下態度,以及遇到具體狀況的政策調整。

  如果輸在“逢中必反”的印象,我們用民調方式呈現,民進黨長期下來都是這樣,並非只有這兩年才如此,這是必要的。我們也必須去面對,我們每次遇到中國事務,讓人感覺民進黨的發言體系或公開體系都是“逢中必反”。如果我們只剩下兩岸輸國民黨,我們要如何贏回來?其他包含產業政策、經濟各方面,我們全面領先國民黨,所以就該思考為什麼只剩下這一塊還輸。

  以民調趨勢,如果只有統獨兩個選項,獨派的支持度有七成多,女性贊成的比例比男性多,統派只剩兩成。可見在這七成多的民眾中,還是有人願意投給國民黨。如果社會認為民進黨價值沒有問題,只剩下態度與具體策略、操作面的問題,我認為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相當程度上反映此現狀。所以民調公開沒有問題,接下來是我們要如何面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