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印太新地緣戰略下日本地位與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1-08-09 00:03:17  


 
  (二)通過力推“四邊機制”等方式力挺美國遏華

  3月12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首次首腦會議通過線上方式舉行。這一源自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議,因澳大利亞政權更迭於次年分崩離析,重啟於2017年的非正式戰略論壇意在成為“印太”地區“新角色”。即使存在制度基礎孱弱、對華態度不一等問題,但其謀求構建“印太”版“小北約”以遏制中國的目的極為明確。其既可以自成體系,利用不斷擴大的安全概念實現全面遏華,又可與“印太戰略”相互配合,形成全領域對華遏制體系。換言之,“四邊機制”愈加具有成為“印太戰略”核心的潛質與趨勢。從日本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專門將“印太戰略”設置為單獨章節的舉動不難看出,以美日印澳四國為核心建立的各類組織及機制,仍將是未來相關國家拉幫結派、遏制中國的主要平台。

  當然,美國的主導與參與是此類遏華聯盟能否得以組建的關鍵前提。換言之,至少在成功修憲之前,日本若想繼續推進“全面大國化”戰略,仍須在軍事、安全等領域站邊美國,以便“借船出航”。同時,為了達到成為美國“對等”盟友的階段性目標,日本不惜以對華政策為切入點,從單純“隨美遏華”轉變為“拉美遏華”。安全方面,日本反復要求美國確認釣魚島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為其介入地區安全事務創造條件;經貿方面,日本在美國退出TPP後仍努力推動簽署CPTPP,始終為其重返協定“預留空間”;科技方面,為配合美國封殺中國5G等優勢技術,日本去年4月在國家安全保障局內新設經濟組,以維護經濟安全為藉口,從技術合作、產品准入等層面限制中日科技交流;環境方面,與美國打壓中國相呼應,菅義偉、小泉進次郎等近來多次表示要就氣候變化問題敦促中國負起責任。可以斷言,配合美國戰略並伺機實現自身利益,是菅義偉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要義。

  (三)謀求主導“後疫情”時代國際秩序並實現制度性排華

  21世紀以來,“秩序”已成為日本各層級對外戰略、政策文件中的高頻詞彙。日本國會及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內部更於近年利用既有“官產學研”傳統框架,組建了諸如“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新國際秩序創造戰略本部”等專門從事相關分析、研討的資政組織。根據其業已呈報的提案,在同中國展開地區領導權競爭、實現“全面大國化”戰略目標過程中,制定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排他性規則,並妄圖藉此造成制度性排華的既成事實,從而形成迎合本國私利的地區與國際秩序,是日本未來對外工作的主要著力點之一。

  從菅義偉訪美期間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的演講中不難發現,日本所要構建的秩序,是一種著眼後疫情時代,排除以中國為代表的“權威主義”國家,主要涵蓋政治、經濟、安全領域,由日本發揮領導作用的地區、國際秩序。這種為自己及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量身打造的秩序,具有極強的遏華排他性,充其量袛是強權國家對全球利益再分配的產物,袛能淪為極少數強國攫取地區與世界利益的工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