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印太新地緣戰略下日本地位與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1-08-09 00:03:17  


 
  (四)在不斷擴大對華包圍圈的同時豐富遏華手段

  與以往不同,“印太”新地緣戰略背景下的日本對華遏制,在領域維度呈現更為全面的態勢。即是說,至少在菅義偉政府看來,中日矛盾已從既有政治、安全領域陡然擴展到包括經濟、科技在內的眾多新領域。

  經濟及科技方面,以自民黨為代表的日本政治勢力主要圍繞“經濟安全保障”概念推進對華遏制運作。2020年4月,日本在國家安全保障局內新設經濟組,意在從防止可軍用尖端民用技術外流、限制出口等方面入手維護其經濟安全。但從該機構迄今為止制定的諸多具體政策看,大半都指向中國:如認為中國竊取其民用技術用於發展軍事(人工智能、半導體等);中國通過5G、北斗、微信、TikTok等技術平台、軟件竊取其機密情報;中國控制口罩等防疫用品出口威脅其供應鏈安全等。此外,在稀土、疫苗、海底光纜等更為廣泛的領域,日本也在謀求同美、澳等各國一道,組建對華包圍圈:為應對中國“疫苗外交”取得的成績,“四方安全對話”會議決定按照美國日本資助、印度生產、澳大利亞分發的合作模式,向東南亞國家提供10億劑強生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為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美日印澳四國將聯手重組稀土供應鏈,提升稀土精煉技術,尤其要在資金上支持中國以外國家的稀土產業;日、印、澳三國也於2021年4月27日正式啟動“供應鏈彈性倡議”機制;此外,美日澳三國相關人員還曾於今年3月召開閉門會議,商討如何在海底光纜鋪設領域進行合作,以對抗華海通信近年來在該領域的快速發展。

  眾所周知,中日經貿合作始終在雙邊關係發展過程中扮演“壓艙石”角色;兩國在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也被視為是改善、發展雙邊關係的關鍵領域。在此次對華政策轉向遏制過程中觸及相關領域,日本所釋放的顯然是同中國“撕破臉”的全面對抗戰略信號。

  (五)利用國內事務阻遏中國現代化進程

  當前,中國國家分裂勢力可分為地區分裂勢力與民族分裂勢力兩類,前者主要包括台獨、港獨勢力,後者則以疆獨、藏獨、蒙獨勢力為代表。受侵華戰爭遺毒及冷戰思維影響,日本與上述主要分裂勢力的勾連幾乎從未斷絕。在“印太”新地緣戰略背景下,台獨、疆獨、港獨勢力又一次成為日本政治勢力主要教唆和利用的對象。

  台獨方面,在4月16日發表的日美聯合聲明中,菅義偉與拜登效仿1969年的尼克松與佐藤榮作,時隔52年再次染指台灣問題;次日,位於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旋即升起日本國旗,與之遙相呼應。不僅如此,繼菅義偉於6月9日將台灣“誤稱”為國家後,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防衛大臣岸信夫、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先後在台灣問題上大放厥詞。新近出版的《防衛白皮書》更首次將“台灣局勢對日本安全及國際穩定十分重要”等表述寫入其中。疆獨方面,2020年底就有消息顯示,日本為加入五眼聯盟,向美、英等國傳遞了有關新疆“人權問題”的大量偽造材料;在BCI發起的抵制新疆棉花事件中,優衣庫等日本服裝企業更予以積極響應;4月14日,日本主要番茄醬生產商可果美(Kagome)還以“人權問題”為由繼續發難,公然宣布停止進口新疆番茄。此外,在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中,日本首次公然聲稱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狀況給予“嚴重關切”,並強調在日本看來,自由、尊重基本人權及法治等國際社會普遍價值能否在中國得到保證十分重要。至於香港問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頒布,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屢次對香港局勢表示“嚴重關切”等涉港言論亦首次出現在日本《外交藍皮書》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